健康養身★新興茶飲種類多元 可可豆殼、咖啡葉用來泡茶真健康?

新興茶飲種類多元 可可豆殼 咖啡葉用來泡茶真健康?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人養生風潮流行,近年來養生商機也跟著水漲船高,坊間出現許多健康茶飲,例如,咖啡葉、可可豆殼茶就大受歡迎,但這類附加利用的茶飲真的很健康嗎?為此,衛福部制訂「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業者須提出申請,在審慎評估後,始能上市。


食藥署表示,可可豆殼茶為新興茶飲之一,利用非傳統供食部位的原料作為茶飲成分,看似健康,但須經安全評估,確定喝下肚子後,不致造成健康危害。


可可豆在製成可可或巧克力產品的處理過程中,必須脫殼,屬於農業副產物,在可可豆烘焙前或烘焙後,會與胚芽一起移除,因為纖維質地較硬,且沒有味道,一般人不會食用外殼。


此外,「咖啡葉」與咖啡樹傳統會食用的部位咖啡豆也不一樣,一般也不會用來沖泡或製造茶飲。


為了提高可可樹及咖啡樹的經濟利用價值,衛福部與農委會密切合作,將由專家根據科學實證,來確認新興農作物或新穎食用方式的安全性,除了增進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也確保國人飲食安全。


此外,衛福部制訂「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業者可以提出申請,食藥署收件之後,將運用風險評估的原則與程序,以科學證據進行審慎評估。


以可可豆殼、咖啡葉為例,經通過「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評估及審查程序,已經確認食用安全性,分別在109年6月18日、109年8月20日預告相關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


未來草案正式上路後,符合規定的可可豆殼及咖啡葉就可以製成茶包,或是將沖泡後的茶湯作為液態飲料供消費者飲用。


以植物可食用原料之外的殼或是葉子來製作茶飲,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例如,來自韓國的玉米鬚茶、玄米茶,長庚腎臟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食藥署予以管理、進行評估,做好風險把關,確實可以確保食用安全。


顏宗海說,在印度、印尼、牙買加、蘇丹等地區民眾都有拿咖啡葉泡茶的習慣,這類茶飲含有低劑量咖啡因,且有抗氧化作用,在當地受到歡迎。至於可可豆殼用來泡茶,也具有抗氧化效果,但這類飲茶產品如在上市之前,先接受官方風險評估,對於消費者來說應是一大保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購45.8萬劑牛津AZ疫苗在15時40分抵達台灣,已移至冷儲物流中心展開檢驗封緘,預計牛津AZ疫苗可提供數量將超過131萬劑,統計至13時,第8期預約牛津AZ已有57萬人。 今早10時啟動第8期新冠疫苗預約,指揮中心開放牛津AZ...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3歲的高小姐從事服務業,雖然有C肝家族病史,但未曾接受過C肝篩檢也未固定追蹤,過去曾經因為血小板低下問題,出現紫斑症狀飽受困擾,甚至自嘲手腳的大片瘀青就像「被家暴」,經歷多種治療後仍無起色,所幸在使用C肝口服藥物治癒C肝後,血小板低下的紫斑症狀也順利痊癒,終於揮別家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場疫情,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但也有生命在疫情期間「急」著來到這個世上。振興醫院日前接獲通知,一名懷孕38周的產婦在119送醫途中,腹中胎兒的胎頭已經滑出產道,必須準備緊急接生嬰兒,急診室立即聯絡婦產科、小兒科醫師,也推來保溫箱,在急診室手術區備齊了接生所需所有器械和物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都會趁暑假期間,安排旅遊活動,但是怕被太陽曬得像黑炭一樣。一名27歲女子近日去墾丁度假,結果不僅曬傷,皮膚也黑了好幾個色階,讓她相當擔心曬黑了以後還白的回來嗎?攝取正確營養素 不怕皮膚變黑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其實只要吃對食物,一樣可以「白回來」。除了事前塗抹防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