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日本腦炎現蹤 疫苗保護力存疑?

日本腦炎現蹤 疫苗保護力存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仍然是日本腦炎流行國家,流行季節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且6至7月為流行高峰,每年大約有20至30名案例,由於目前小孩都有免費施打日本腦炎疫苗預防感染,致使日本腦炎感染者以年紀大沒有接種者,以及疫苗保護效力下降的成年人居多;日前就有名45歲農婦感染日本腦炎,成為今年第1例日本腦炎病例。

傳統疫苗保護力10年後會逐漸消失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打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唯一可靠的方法,由於農民不能不養豬,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可能會經由蚊子傳染;而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政策是以小孩免費接種,15個月大嬰幼兒接種第1劑,間隔兩週接種第2劑,隔年再接種第3劑,至國小1年級時追加一劑,但是疫苗保護效力10年後會逐漸消失,成年人就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感染。

細胞培養非活性病毒疫苗安全性高

日本腦炎疫苗目前有傳統非活性病毒疫苗、新一代細胞培養非活性病毒疫苗、減毒疫苗以及基因重組減毒疫苗。黃立民主任指出,台灣是以傳統非活性病毒疫苗提供嬰幼兒免費預防接種,大致上仍是相當安全有效的疫苗。雖然傳統非活性病毒疫苗是滅菌後的死菌疫苗,但是從老鼠培養出來,國外有報告顯示,會出現過敏性腦炎病例,只是台灣尚未發現;不過,風險仍在,而且有過敏性紅疹病例。至於細胞培養非活性病毒疫苗安全性較高、施打後幾乎沒有副作用,效果較好,是較為安全的疫苗選擇之一,小孩與成人都可施打,日本與歐洲有上市,台灣尚未上市。

基因重組減毒疫苗保護力長

日本腦炎減毒疫苗則是病毒並沒有死,接種之後身體雖然不會真的生病,但是會有輕微的感染現象,例如輕微發熱或發燒、過敏等現象,藉此進而產生免疫力;但是價格較貴,而免疫力較低的特殊案例也可能產生潛在風險。黃立民主任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沒有減毒疫苗,但國外已研發一種基因重組減毒疫苗,是由日本腦炎與黃熱病混種病毒製成,可產生長期免疫效果,小孩與成人都可施打。

三十歲以上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預防

日本腦炎潛伏期約為4至14日,多數人無症狀,但有少數(約百分之一)之後會有頭痛、發燒、噁心和嘔吐等症狀,情況嚴重者會昏迷及神志不清,死亡率高達35%,即使存活者,也大約有50%會有神經系統後遺症如癲癇、運動障礙、甚至可導致癱瘓。日本腦炎有致死之虞,由於無藥可醫,因此疫苗接種預防非常重要,至於成年人何時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為宜?黃立民主任建議,成年人三十歲以上就可以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來加以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2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全台約有25萬人中風,且隨著年齡增加比例相對遞增。目前台灣醫療體系的中風照護,以急性及慢性病患為主,但復健科醫師提醒,中風和腦傷患者,在急性治療期後,應把握0-6個月黃金復健期,密集進行復健治療,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曾清祥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常見失智症的症狀像記憶力、執行力等認知功能會變差,尤其會變得特別喜歡重複說以前的事情;臨床上,曾有1名72歲老太太,退休後與家人同住,原本身體硬朗的她,卻漸漸出現忘東忘西等現象,且不但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飯,甚至還指稱媳婦不給她飯吃等,差點引發家庭衝突。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身心內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有中風病人請注意!中風後若能在黃金期積極接受復健,可以避免身體殘疾;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中風後極易出現憂鬱症。醫師提醒,當家人發生中風時,切勿忽略心理復健,而且尤其要把握前三個月黃金復健期。根據署立雙和醫院所做的研究顯示,中風後出現憂鬱症約佔中風病人20-60%,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1名77歲老先生因笑太用力,導致下巴脫臼,竟演變成慣性脫臼,必須常跑醫院治療,醫師考量患者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加上輕微腦中風等症狀,便以注射肉毒桿菌取代手術處理,利用肌肉放鬆,降低關節的前拉力,患者已逐漸康復且未再復發。下巴脫臼主要是控制下巴運動的顳顎關節脫臼,通常關節後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