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晨吃雞蛋竟然有這麼多驚人的好處,萬萬沒想到阿……

一天一個雞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還能保護視力,幫助減肥。但有些人對雞蛋心有疑慮,怕每天吃升高血脂。殊不知,早餐吃個雞蛋,可是有諸多好處。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雜誌甚至為雞蛋戴上了“世界上最營養早餐”的殊榮。

早晨吃雞蛋竟然有這麼多驚人的好處,萬萬沒想到阿……

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粥和麵包等食物相比,雞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更好,其必需氨基酸組成與人體基本相似,生物學價值也是所有食品中的佼佼者。另外,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也比粥和麵包等食物高。

增加飽腹感:

雞蛋不僅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還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延長餐後的飽腹感。研究表明,吃含有雞蛋的早餐,能使人飽腹感增加,同時,雞蛋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能提供持續平穩的能量,讓肚子飽的時間更長。

 

有助減肥:

早餐吃雞蛋,能降低午餐以及一整天的熱量攝入,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有研究顯示,與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人相比,早餐吃雞蛋的人體重多減了56%,並且他們的精力也更充沛。

提高記憶力:

雞蛋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雞蛋中豐富的膽鹼是合成大腦神經遞質——乙酰膽鹼的必要物質,同時也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使注意力更集中。因此,對於用腦多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早餐吃一個雞蛋非常有必要。

 

提高警覺性:

雞蛋中富含酪氨酸,它對提高人的警覺性具有重要作用,從而讓人更迅速地做出反應。因此,對開車族來說,早餐吃雞蛋更有助於安全駕駛。

 

保護視力:

蛋黃中的兩種抗氧化物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它們還有助於減少患白內障的風險。早上吃個雞蛋,對用眼過度的電腦族也大有益處。 

 

 

雞蛋怎麼吃有營養?

有益
 
  心臟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

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

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蛋白質
 
  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

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

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維生素
 
  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

加熱溫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

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

加熱溫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

加熱溫度高,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

加熱溫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

加熱溫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嬰幼兒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毒,尤其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童,感染恐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嚴重甚至需住院。健保局宣布,今年7月1日起,健保給付治療藥劑將從早產兒擴大到先天性心臟病童,符合資格者可接受6次注射藥劑補助,預估每位受治病童可減輕22萬元負擔。R...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般人打嗝都一下子,但是卻有一名女子一直打嗝,都止不住,持續了一個多月,原來她腦袋裡長了一顆腦瘤,而且壓迫到腦幹和顱神經,才導致打嗝不止的現象!這名二十多歲女子,平常健康狀況都很好,但是最近卻出現不斷打嗝的現象,起先還以為是腸胃毛病,經由內視鏡檢查和服用藥物,都無法改善,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愛滋病首度進入15-24歲青年十大死因,而今年截至5月31日,全國愛滋病通報950名個案,學生族群就佔144名,令人擔憂。針對台灣愛滋病感染者年輕化現象,專家指出,根本原因就是學校教育避談愛滋!建議從國小教材開始就應該有完整的性別與愛滋教材。據衛生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搶救生命分秒必爭!為能讓病人能夠快速的接受診治,署立雙和醫院採購了152台i-pad-mini,並安裝新開發的i-do-viewer雲端醫療軟體,配給急診及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使用;這套系統不止可讓醫師隨時隨地了解病人的最新狀況,也可以連上醫院的病歷資料庫,讓醫師向病人和家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