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肺癌輔助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新治療

早期肺癌輔助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新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台灣肺癌發生率是亞洲第二,致癌因子似乎無所不在,除了抽菸是一般人普遍認為的罹癌成因,包括二手菸、空氣汙染、肺部病史、肺癌家族史等都可能埋下潛在危機;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同時也是台灣肺癌學會理事的王金洲醫師指出,治療上,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是主要關鍵,但因肺癌初期無症狀,多數人發現時可能都已屬晚期,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目前也有多種化療及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晚期肺癌。

肺癌期別越晚復發率越高 轉移腦部機率高達10至30%

王金洲醫師說明,肺癌會因期別越晚而提高復發風險,若腫瘤比較靠近縱膈腔,復發機率也會比較高,尤其許多患者復發位置不一定在肺部,可能轉移至腦部、肝臟、骨頭等部位,其中肺癌轉移到腦部的比例約為10至30%,因此患者術後每三到六個月就得接受肺部斷層檢查,且會根據病患期別,再考量是否追蹤腦部、骨頭等其他部位,以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肺癌新選擇 標靶治療展延存活期

「像標靶藥物用於術後的輔助治療,目前也已經有許多臨床證實有效。」王金洲醫師提及,除了考量年紀大或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可採局部放射治療或質子治療取代開刀手術,通常第一期至第三期肺癌患者則可藉由開刀治療。但因期別越晚,復發比例也越高,這時就得做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尤其過去多以化療、放射治療等輔助治療為主,現在針對有基因突變腫瘤的病患,則可藉由標靶治療延展無疾病存活期。


早期肺癌輔助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新治療

標靶治療做輔助治療 有助降早期癌患復發率

王金洲醫師解釋,標靶藥物出現後,起初多用於基因突變腫瘤的晚期病患,但目前有相關研究已證實,若能將標靶治療移到術後就開始做為輔助治療,即使用於早期病患,也能有效降低復發率,過去以化療作為輔助治療的病患平均18至19個月就可能復發,而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則能再降低復發率。

定期接受肺癌篩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標靶治療的觀念已非常成熟,但因健保尚未給付,病患還是得自費接受治療,因此醫師也會評估每個病患不同的情況,再建議是否得接受標靶治療;王金洲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除了遠離誘發肺癌的危險因子,若有吸菸史、肺癌血親家族史等民眾,建議50歲開始應定期接受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透過手術完全摘除腫瘤,並搭配術後輔助化療或標靶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

【延伸閱讀】

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新曙光 放化療後接續免疫療法延長存活期

比肺腺癌生長快5倍 免疫治療替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續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許多家庭照顧者在新年期間忙著準備過年,但同時仍肩負照顧失能家人的責任;事實上,新北市衛生局提供7處全年無休的長期照顧管理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申請預約。 喘息服務讓生活好轉 張奶奶平日與兒子共同生活,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因多年前中風,使得原本的生活一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民眾認為胃藥(制酸劑)會導致骨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學者指出,制酸劑中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雖然可以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但如果藥物劑量很高,又長期使用,便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長期使用胃藥 必須定期監測骨質變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家庭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子,近日感到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並伴隨頭暈的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耳膜破裂;所幸,破洞範圍不大、且沒有併發感染,一個多月後,破洞已自行癒合。 耳膜破洞 聽力會受損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循典指出,正常情況耳膜微向內凹,但該患者的耳膜卻是向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球每3秒就多一名失智症患者,在國內平均1天新增3名患者。預防失智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多動腦、運動有助腦部活化,例如桌遊、太極拳都不錯;日常飲食應多蔬果、少紅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全球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