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內八、X型腿、扁平足怎麼辦? 3招培養良好姿勢習慣

孩子內八 X型腿 扁平足怎麼辦? 3招培養良好姿勢習慣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足底跟身體姿勢關係就如同地基與房屋,兒童足部發展若有問題,就像歪斜地基蓋出來的房子,不只影響到膝關節,上面的骨盆、髖關節也可能移位,甚至產生脊椎側彎或駝背等情形。」知名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徐芳生指出,兒童足部發展最常見的問題為內八、X型腿、扁平足,若家長發現小朋友站姿或走路姿勢有異,異於其他同儕小朋友,或伴隨疼痛,需儘速尋求專家協助,評估整體姿勢及感覺動作,並培養小朋友良好的姿勢習慣,以免耽誤了黃金治療期。

6歲前為黃金治療期 細部觀察小朋友動作發展

台灣年輕一代多雙薪家庭,小孩子入學前通常需家裡長輩協助照顧,而長輩偶有「大隻雞慢啼」的觀念,遇到小朋友發展慢的狀況,總會覺得沒關係,久一點就自己學會了。徐芳生表示,確實孩童每一個能力發展都是進展式,例如地上爬、扶牆走到獨立站立,雖然每個人發展時間點不盡相同,但不會差異太多,因此從旁觀察其他能力的發展很重要。

若小朋友足部、腿型有問題,但動作發展、爆發力、耐力及平衡協調跟同儕相差無幾,也沒有疼痛、緊繃的狀況下,家長可以再觀察不用太緊張。但要是小孩跟同儕比起來,走路易不穩、常常反應疲累或是常跌倒,有某特定位置會疼痛,建議就醫讓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進一步評估。

小朋友不到一歲就有O型腿? 先搞懂「鐘擺效應」

未滿1歲的小嬰兒,因孕期在子宮裡的姿勢使然,腿型大多為O型腿,1歲後開始走、跑、跳後,會刺激骨骼肌肉發育,約2歲時腿型會開始自然調整成左右對稱的直腿。

2歲之後,動作能力與身體快速發展,此時腿會開始偏向X型,在4歲左右最為明顯。隨著孩子學會的肢體動作協調能力增加,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發展得更成熟,至6歲時,雙腿再度成對稱直腿並定型。

徐芳生解釋,這種小朋友在0-2-4-6歲之間,腿型在O、X、直腿的變化,稱為「鐘擺效應」。在鐘擺效應下產生相對應的腿型變化,屬於正常的發展,家長不用太緊張。

日常生活培養良好姿勢習慣 減少足部發展問題

針對孩童最常見的3種足部發展問題,徐芳生也分享3種方式,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童正確姿勢習慣,進而減少小朋友骨骼肌肉問題。

1.        避免W型坐姿,盡量盤腿坐或是坐小椅

W型坐姿會讓髖關節過度內轉,易造成X型腿以及走路內八,同時也讓臀、腿肌力失衡。盤腿坐或坐小椅,能自然誘發孩子肢體、核心肌肉群用力,保持雙腳及身體姿勢平衡。

2.        環境安全下,鼓勵小孩赤腳走在軟墊沙地草原

小孩長期穿鞋,不管是布鞋還是拖鞋,都容易讓足底感覺刺激接收變得沒那麼靈敏,同時也影響到足底肌肉的發育,易造成扁平足。

在草皮、沙地等軟質地面上活動,一來地面反作用力不會太大,二來地面可服貼、刺激小朋友的腳底,促進腳底肌肉的收縮用力。

3.        多一些手腳並用的技巧性協調活動,像是攀爬游泳

手腳並用的協調活動會讓小朋友接收大量感覺刺激,這些感覺刺激一方面強化大腦神經網絡的連結,二來學習精準控制肢體力道,更能促進小朋友的發展。小朋友感覺越敏銳,越容易察覺到自己姿勢是否歪斜,也能增加動作控制精確度。

孩子內八 X型腿 扁平足怎麼辦? 3招培養良好姿勢習慣    物理治療師 徐芳生

● 學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高考物理治療師

● 專業認證:

– Redcord®Neurac®1國際認證

– Bellicon® Coach

– 動作優化

– 兒童早期療育

– 肢體及情緒障礙運動治療

– 兒童及親子體適能課程

– 兒童步態及鞋墊評估

【延伸閱讀】

確診社交遲緩 除了就醫家長還能怎麼做?

小朋友口齒不清 要上正音班還是語言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持續施打,涵蓋率甚至已達七成,除了常見的接種部位疼痛、發燒怕冷、關節痠痛等施打後的副作用,部分民眾也出現像皮膚搔癢、蕁麻疹等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指出,通常這些症狀會發生於打疫苗後數小時或幾天後,這也代表身體開始有免疫反應可對抗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38歲的謝太太與老公一同創業,為求經濟穩定,因而推遲求子計畫,直至35歲才意識到自己已成高齡產婦,錯過良娠時機,因而尋求人工生殖機構協助,選擇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並且順利成功懷孕。但大齡生子大不易,謝太太孕程後期不幸發生子癲前症,「老公說當時的我出現子癲症狀,整個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立冬剛過,時序進入冬天,自然萬物閉藏,人體的新陳代謝趨緩、陽氣潛藏、陰氣轉盛,作息上建議調整為早睡晚起的生活形式,儲存能量,以備來年所需。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就是提醒冬天好好補益調養,來年才能健康不病。 由於冬氣內應於「腎」,因此冬天就該補腎,腎氣足才能保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整腸、助消化,提高免疫力,調整過敏體質,降低憂鬱、擁有好心情,益生菌種類眾多,功效也不一樣。如何提高益生菌的效益呢?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同時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寡糖,才能協助益生菌發揮功效,可多吃洋蔥、蘆筍、蘋果、香蕉。 益生菌影響人體腸道內菌相之消長 也與抵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