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早產兒照護不易,黴菌或細菌感染時有所聞,不過台灣近年卻出現全身性黴菌感染的罕見病例。1名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腎臟及輸尿管遭黴菌球阻塞,導致產尿、排尿功能癱瘓。所幸馬偕醫護團隊利用「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加上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才使早產兒重拾健康。

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為小縈的3歲生日提前慶生。(圖片提供/馬偕兒童醫院)

3年前,小縈是1名剛出生的早產兒,當時體重僅1152克。不料在外院接受照護時,陸續出現無尿、嘔吐及腹脹現象,隨後轉往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指出,小縈全身遭黴菌感染,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念珠球菌」,腎臟及輸尿管被黴菌球阻塞,導致無法產尿、排尿。住院期間,小縈的心臟瓣膜、眼球及骨頭也必須手術治療。

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 獲得一線生機

此棘手的病例,增加治療的困難。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進一步表示,除了腹膜透析與靜脈抗黴菌藥物治療外,還須設法去除部分黴菌,再使用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但礙於小縈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腎臟雖發炎腫脹仍只有5、6公分,加上腎盂及輸尿管已被黴菌塞滿,沒有適合的引流管可放置,治療一度陷入膠著。

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解說病童狀況。(圖片提供/馬偕兒童醫院)

後來,馬偕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使用2mm外徑的膀胱鏡從尿道進入膀胱,並在膀胱開口處將1mm外徑的輸尿管導管,逆行性放入輸尿管至腎盂處,以X光攝影確定位置,將導管從尿道連至體外。此外每6小時施以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他補充,這項治療在極低體重早產兒身上難上加難,全球相關文獻更是前所未聞,但不放手一搏嘗試,一條小生命可能就無法順利長大。

經醫護團隊拼命搶救後,小縈隔天即有尿液排出並恢復正常尿量,腎臟功能也逐步恢復,一個月後超音波追蹤確認無黴菌殘留後即移除該灌流導管。此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同時於本月刊登在2018年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

1個月內歷經7、8次手術挑戰,加上233天住院觀察,確定心臟裡的黴菌球都消失了才出院。如今小縈已經是個健康有活力的小女孩,馬偕醫院醫療團隊並為她歡慶喜獲重生3歲生日。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690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夏日高溫多雨、蚊蟲孳生,止癢藥膏成為家家必備用藥。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藥品,緩解叮咬後的紅、腫、癢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翟晉德指出,止癢消炎等外用藥膏只有局部作用,較不會出現全身性副作用。但若不當使用,還是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翟晉德指出,市售蚊蟲叮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我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我國國人每日平均久坐5.9小時,每週身體活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占47.3%,而根據澳大利亞2011年研究結果,久坐1小時會減少約22分鐘的平均餘命。不受場地限制 居家5運動跟著做為鼓勵民眾隨時隨地找時間運動,國民健康署邀請宋語涵韻律體操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口罩實名制2.0與3.0推行至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估,目前有400萬片已付費但未領取,雖然訂購時就已註明,逾期等同自行取消資格,但在媒體報導與相關壓力下,指揮中心決定允許口罩補領,但須額外繳交手續費。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有4百多萬片口罩雖然已經付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確定病例,截至目前累計76,8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5,925例排除),其中447例確診,分別為35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38人解除隔離、2人住院隔離中。全球累計1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