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早產兒照護不易,黴菌或細菌感染時有所聞,不過台灣近年卻出現全身性黴菌感染的罕見病例。1名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腎臟及輸尿管遭黴菌球阻塞,導致產尿、排尿功能癱瘓。所幸馬偕醫護團隊利用「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加上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才使早產兒重拾健康。

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為小縈的3歲生日提前慶生。(圖片提供/馬偕兒童醫院)

3年前,小縈是1名剛出生的早產兒,當時體重僅1152克。不料在外院接受照護時,陸續出現無尿、嘔吐及腹脹現象,隨後轉往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指出,小縈全身遭黴菌感染,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念珠球菌」,腎臟及輸尿管被黴菌球阻塞,導致無法產尿、排尿。住院期間,小縈的心臟瓣膜、眼球及骨頭也必須手術治療。

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 獲得一線生機

此棘手的病例,增加治療的困難。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進一步表示,除了腹膜透析與靜脈抗黴菌藥物治療外,還須設法去除部分黴菌,再使用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但礙於小縈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腎臟雖發炎腫脹仍只有5、6公分,加上腎盂及輸尿管已被黴菌塞滿,沒有適合的引流管可放置,治療一度陷入膠著。

早產兒全身黴菌感染,排尿癱瘓!馬偕不放棄救治重生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解說病童狀況。(圖片提供/馬偕兒童醫院)

後來,馬偕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使用2mm外徑的膀胱鏡從尿道進入膀胱,並在膀胱開口處將1mm外徑的輸尿管導管,逆行性放入輸尿管至腎盂處,以X光攝影確定位置,將導管從尿道連至體外。此外每6小時施以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他補充,這項治療在極低體重早產兒身上難上加難,全球相關文獻更是前所未聞,但不放手一搏嘗試,一條小生命可能就無法順利長大。

經醫護團隊拼命搶救後,小縈隔天即有尿液排出並恢復正常尿量,腎臟功能也逐步恢復,一個月後超音波追蹤確認無黴菌殘留後即移除該灌流導管。此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同時於本月刊登在2018年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

1個月內歷經7、8次手術挑戰,加上233天住院觀察,確定心臟裡的黴菌球都消失了才出院。如今小縈已經是個健康有活力的小女孩,馬偕醫院醫療團隊並為她歡慶喜獲重生3歲生日。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690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歲末年終,又到了大掃除的季節,有些民眾為了加強清潔效果,會自行將多款清潔劑混用,以為加在一起清潔力更強;不過,醫師舉例,若混合強酸的鹽酸、及強鹼的漂白水,可能製造出有毒氯氣,若不慎吸入人體,會造成呼吸道表面黏膜組織傷害,危及健康。此外,大掃除也經常發生民眾不慎接觸清潔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生兒學走路,許多媽媽都會買學步車幫助寶寶跨出第一步,但其實學步車不但對學走路沒有實質幫助,甚至會對寶寶的骨骼肌肉、動作發展等造成不良影響;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張蘋之指出,若是能讓寶寶多爬行,反而有助於訓練軀幹力量,且也能刺激學習能力。寶寶出生後,身體肌肉就會逐漸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年節一到,民眾多會出門遊玩,許多民眾可能因遊玩時頭部外傷而懷疑是否為腦震盪;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侯承佑醫師表示,頭部外傷是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之一,而造成腦震盪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至於頭部外傷中,「腦出血」才是最該擔心的問題。侯承佑醫師表示,「腦震盪」指的是大腦受到撞擊或...

閱讀詳情 »

  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溫水暖身   現在很流行早點起床學習的晨型人生活,有愈來愈多上班族善於利用清晨的時間,在上班前學習各種技能。 其實我也是早上很早就起床的晨型人,唸書時我會利用清晨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出社會後,我會利用清晨學習工作所需的技能。 為了提升早起時的學習表現,我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