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回娘家 呵護下的成長故事

早產兒回娘家 呵護下的成長故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羽馨因為媽媽罹患嚴重子癲前症在27週又5天就出生了,出生時體重只有446公克,是同週數小朋友的一半(差不多跟iPad Air一樣重),體重雖輕,甚至在六週大時發生嚴重的壞死性腸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生命徵象一度不穩,經緊急開刀,最終小腸只剩40公分(一般新生兒的小腸約200-300公分),手術後,生命徵象才終回穩。羽馨的病情在膠著5個月後逐漸有了起色,在住院九個月後終於可以回家。一開始因腸道實在太短,需要靠居家全靜脈營養才能供應生長所需,但羽馨神奇地開始可以靠自己從口進食,現在兩歲一個月的羽馨,已經是全家的開心果,活潑白嫩,還能去參加游泳班呢!
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未滿37週的新生兒,臺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約佔了10%,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每年約有600個小朋友來報到,其中出生體重大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近三年存活率都在95%以上,小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近三年存活率則在73%左右。
由於所有器官發育皆未成熟,早產寶寶在出生後容易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暫停、腦室內出血、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慢性肺疾病、視網膜病變等輕重程度不一的併發症,比起足月寶寶更需要新生兒醫護團隊及父母的細心呵護,爸爸媽媽的心境與情緒也常常隨著寶寶病情的起伏而波動;看著當初巴掌大的早產兒一天天長大平安出院回家,心中的喜悅與成就感,難以言喻。其實早產兒出院後,另一大挑戰才要開始,但當愛無限延伸,用愛,將會撫育早產寶寶一瞑大一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25

相關推薦

突患結腸腫瘤放棄化療 1992年11月,63歲的奧黛麗‧赫本完成了對埃塞俄比亞貧困兒童的援助計畫,從索馬里艱苦出差回來,感覺身心都很疲憊,情緒低落。她原以為是感染了阿米巴病毒,於是前往洛杉磯一家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是結腸腫瘤。 據醫生推測,腫瘤細胞最先可能是在闌尾附近生成的。沒有人能夠斷...

閱讀詳情 »

苦瓜,別名涼瓜、癩瓜,屬熱帶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大約在宋朝元年引入我國。苦瓜在生長過程中不會有病蟲害發生,無需農藥防治,是一種天然的食品。苦瓜的營養成分很豐富。 研究發現,每百克含能量19千卡,蛋白質1克,脂肪0.1克,膳食纖維1.4克,碳水化合物3.5克,灰分0.6克,胡蘿蔔素100微克,維...

閱讀詳情 »

1.睡覺時手腳縮成一團的人:腸胃都有問題,正為生活四處奔波。 2.睡覺時常常要翻動身體的人:居無定所,心事煩重,性格急燥。 3.睡覺時眼睛稍微張開的人:憂思重重,常與人發生摩擦。 4.睡覺時說夢話的人:個性孤僻,處於心神不定中。 5.睡覺時頭部中枕頭一直往下溜的人:消極悲觀,內向膽小。 6.睡覺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25歲的年輕女性,從念書時就開始有手抖情形,出社會後仍未改善,甚至影響工作、出糗連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雯莉表示,這類不自主手抖現象,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顫抖症,年輕人或老年人都可能出現,並不會危及生命,若已嚴重影響生活,可利用藥物緩解。若有相關症狀,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