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回娘家 呵護下的成長故事

早產兒回娘家 呵護下的成長故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羽馨因為媽媽罹患嚴重子癲前症在27週又5天就出生了,出生時體重只有446公克,是同週數小朋友的一半(差不多跟iPad Air一樣重),體重雖輕,甚至在六週大時發生嚴重的壞死性腸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生命徵象一度不穩,經緊急開刀,最終小腸只剩40公分(一般新生兒的小腸約200-300公分),手術後,生命徵象才終回穩。羽馨的病情在膠著5個月後逐漸有了起色,在住院九個月後終於可以回家。一開始因腸道實在太短,需要靠居家全靜脈營養才能供應生長所需,但羽馨神奇地開始可以靠自己從口進食,現在兩歲一個月的羽馨,已經是全家的開心果,活潑白嫩,還能去參加游泳班呢!
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未滿37週的新生兒,臺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約佔了10%,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每年約有600個小朋友來報到,其中出生體重大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近三年存活率都在95%以上,小於1000公克的早產兒,近三年存活率則在73%左右。
由於所有器官發育皆未成熟,早產寶寶在出生後容易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暫停、腦室內出血、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慢性肺疾病、視網膜病變等輕重程度不一的併發症,比起足月寶寶更需要新生兒醫護團隊及父母的細心呵護,爸爸媽媽的心境與情緒也常常隨著寶寶病情的起伏而波動;看著當初巴掌大的早產兒一天天長大平安出院回家,心中的喜悅與成就感,難以言喻。其實早產兒出院後,另一大挑戰才要開始,但當愛無限延伸,用愛,將會撫育早產寶寶一瞑大一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2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裡如果有高齡的銀髮族,可得要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免出現營養不良,影響健康;就有一名七十多歲老人家,因為缺牙無法咀嚼,使得很多食物都無法吃,身體不但很虛弱,BMI身體質量指數才只有16。 BMI身體質量指數只有16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蘇怡瑄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女性,莫名出現關節疼痛,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她害怕服用西藥傷腎,反而求助坊間偏方;10年後,再次回到醫院時,她的手指、骨盆、膝蓋等全身各處關節都已嚴重變形,只能靠輪椅代步,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醫囑。 關節紅腫熱痛 持續6周應就醫 根據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男性病友58歲,過去4年來稍有運動(走路爬樓梯至3樓)就會喘,經心臟內科轉診前來接受核醫心臟掃描,發現左心室心肌有嚴重缺血,經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置放1支支架治療,病友2週後竟可游泳2公里不停下來(原先只游25公尺就會喘),自述58歲年齡而有30歲體力,從此愛上運動,過去半年...

閱讀詳情 »

  之前有同事買了包蔓越莓蒟蒻干,很興奮地告訴我她發現一個好吃、健康且熱量低的零食…習慣吃東西先看營養成份表的Stella,接過蒟蒻干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翻過來看營養成分表,結果發現這包”美味健康”的蒟蒻干每100公克熱量高達333大卡,而其中精緻糖(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