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女嬰黃疸值難降 換血治療有效改善

早產女嬰黃疸值難降 換血治療有效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新生兒易有黃疸 家長們應多觀察

一名早產24周的嬰兒,因極度早產、體重過輕,出生後就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但其間發現這名嬰兒黃疸值為10,即使照光治療4小時後仍未達療效,所幸改以黃疸換血治療,目前已獲得控制;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陳東華指出,極度早產兒的黃疸若接受照光監測仍未有效果,則屬於病理性黃疸,這時得確認病情後,才能進行黃疸換血治療,避免造成係膽道閉鎖。

嬰兒先天代謝異常 小心恐出現病理性黃疸

嬰兒出生時血紅素較成人多,加上血紅素壽命短、肝臟機能弱,容易引起黃疸,又稱為生理性黃疸,但約一至二星期左右就會消退,但若為先天代謝異常如甲狀腺低下症等原因,則稱為病理性黃疸;陳東華醫師表示,臨床上,約7至8成嬰兒有黃疸問題,是否需要治療,得依照新生兒出生周數、病情狀況及出生後的時間等情況來定,

黃疸治療多樣性 應依照新生兒病症評估

通常膽紅素和白蛋白結合後排出體外,但若過多的膽紅素游離出來穿過嬰兒的血腦障壁造成腦損傷,又稱為核黃疸,根據統計,膽紅素超過25-30mg/dl時,有1/3需要換血治療;陳東華醫師指出,在黃疸治療上,包括照光治療,讓尚未結合膽紅素轉變成無毒的異構物排出體外,或採合成血進行血液置換,交換出體內多的膽紅素換血治療,另外也可接受藥物治療。

黃疸超過1週 恐屬於延遲型黃疸

根據成大醫院2014至2015年統計,院內471名足月嬰兒中,前7天黃疸值大於15mg/dl有140人,大於18mg/dl有34人,代表出生1週黃疸的變化仍需仔細評估;陳東華醫師呼籲,黃疸一旦超過1週,屬於延遲型黃疸,這時就必須進一步評估,避免忽略膽道閉鎖疾病的診斷,平時家長們也應多觀察,包括嬰兒膚色、大便顏色等,有任何異狀出現,應盡早接受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3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月經有血塊怎麼回事? 由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月經不調有很多的表現形式。月經血塊多是較為常見的表現症狀。月經血塊多通常是因為子宮內膜脫落所導致的出血現象,但是如果連續的出現月經量多且血塊為血瘀裝就要及時的進行調理嚴重者要到醫院診查是否有其它致病原因的發生。 月經期間受涼就會有血塊出現,長時間有血塊就可能...

閱讀詳情 »

via 1、月餅不宜粥相配有許多人在食用月餅時,都願與粥同食吃,會甜的不甜,鹹的不鹹,口味獨特。其實不然,月餅作、粥都就是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數的食品,不僅對糖尿病人不適,對人的大腦細胞不利,還會降低脂肪代謝。2、月餅宜少不宜多月餅含油脂、蔗糖較多,即使低脂、低糖仍存麵粉諸成分,過量食用會產生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擁有一個小巧的巴掌臉是每個女性的夢想,但天生骨骼的因素,有些女性不只沒有一張精緻的臉蛋,反而有跟男性同樣剛硬的輪廓,台北一名張姓女子,身材姣好玲瓏有緻,平時喜歡清新甜美的穿著,但是卻有著剛硬的臉部輪廓,不僅顴骨突出,下顎骨角也十分寬大,顯得臉形十分方正,只能用頭髮掩飾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每5位癌症患者就有1名惡病質,導致體重過度下降;國內最新調查發現,高達8成癌症患者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導致飲食困難,近6成有體重下降的問題。營養師提醒,當體重1個月內下降5%,應適當補充足夠熱量、蛋白質及足量魚油EPA(每天2公克),可幫助維持體重、體力及生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