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餐的黃金時段

早餐的黃金時段

吃的早不如吃得巧

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

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

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

如果這時吃早餐,勢必會幹擾胃腸的休息,

胃腸的蠕動節奏被擾亂,消化係統再次進入應戰狀態,

久而久之,消化係統的“工作”就會出現“懈怠”。所以,早餐不宜過早。

7點左右起床後20至30分鐘吃早餐最為合適

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

而且中午12點左右要吃午餐,此時吃早餐與午餐正好間隔4至5小時,

這四五個小時也是胃內食物消化排空的時候。

所以,吃早餐的最佳時間應在7至8點。

起床後不要忙于洗漱,應該養成一個喝水的習慣

經過一夜睡眠,人體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身體正處于一種生理性缺水的狀態,一杯溫開水下肚既可以糾正生理性缺水,

又可以對人體內器官有很好的洗滌作用,對改善器官功能、防止某些疾病的發生都有好處。

另外,許多人早晨不吃早餐的一個原因是沒有胃口,

吃不下,先喝一點水,能夠調動人的食欲。

早餐的黃金時段

如果能喝一杯蜂蜜水就更好了,不僅開胃,而且潤肺,是一種非常保健的做法。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就是我們新的一天的開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21歲男性大學生,上個月因持續咳嗽感冒,引發氣喘急性發作,卻拖延數天不就醫,病情惡化,最後嚴重到掛急診,所幸經過支管擴張劑、靜脈類固醇以及氧氣治療,病情逐漸好轉,在住院數天後病癒出院。醫師提醒,氣喘急性發作若不即早治療,病情可能惡化到需要住院,嚴重甚至呼吸衰竭,需插管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著人口老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越趨增加,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1990年居死因第6位的COPD,到2020年將攀昇為第3位,國際間統計紛紛顯示COPD耗費的醫療資源龐大,其中急性惡化者佔絕大部份支出。醫師提醒,急性惡化者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可縮短復原時間、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內政部訂定五月第二個周日為佛誕日,許多佛教團體都會在五月推出浴佛、朝山等活動;臺中慈濟醫院復健中心林啟文副主任提醒,信徒朝山前應做好暖身,朝山時也應善用護膝保護膝蓋,以免膝蓋關節和肌肉受傷。林啟文副主任表示,佛教徒的朝山活動會有三步一拜的儀式,由於朝山動作重覆跪與拜,有些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灣12歲以下患有氣喘的兒童,推估約19萬2千多名,調查發現,這群氣喘兒有1成會因氣喘而掛急診,卻多達72.4%未定期回診追蹤病情,其中7至11歲更超過8成。國健局提醒,氣喘兒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否則一旦急性發作,必須緊急就醫或增加用藥劑量,反而得不償失。依據全球氣喘倡議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