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易暈眩耳鳴 上半規管裂症候群作祟

暈眩耳鳴 上半規管裂症候群作祟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暈眩」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 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

  有些人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甚至昏過去。這種頭暈是因為下肢的血管收縮不 足,以致靜脈血回流減少,導致心臟打出血流也跟著變少。造成這種頭暈的原因多半是自律神經的失調引起的。有許多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都會造成這種現象;某些降血壓的藥物也會 造成起立性的低血壓。

  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患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患者會趕快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候眼睛常會出現規則跳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眼震」。這種眼震的觀察及紀 錄,則是醫師診斷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出現這種暈眩時,通常表示掌管我們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

  在常見的暈眩症中,有一種叫做「良性姿勢性眩暈」,這種暈眩是陣發性的,通 常在某一種姿勢變動時會出現,例如突然躺下或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時。這種暈眩持續的時間很短,預後也比較好。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內耳迷路中耳石碎片掉落引起的。另外有一種「梅尼爾氏症」,暈眩的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通常伴隨有 耳鳴及聽力減退的現象。至於「前庭神經炎」,通常是單次而時間較長的發作,可能持續數天或數星期,也有少數人會有反覆發生的情況,致病機轉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另外就是因為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是前庭神經組織的缺血,也會引起暈眩。出 現這種情況則可能是中風的前兆,不可不慎。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原因之外,會引起暈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醫師根據病史,神經學檢查、電學及影像檢查來作出正確的診斷,所以一旦有頭暈的症狀 ,都應該及早就醫。

易暈眩耳鳴 上半規管裂症候群作祟

易暈眩耳鳴 上半規管裂症候群作祟

 

如何找出病因

通常從問診、病人的病史,可以知道暈眩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可能的病因做進一步檢查,比如懷疑是內耳的問題,會做眼振圖(暈眩時眼睛常會跳動,這種儀器可以看到眼睛跳動的情形);如果懷疑是中風,會做頸動脈超音波,看血管有無阻塞;用腦幹誘發電位檢查腦幹的功能;或用磁振造影(MRI)檢查腦部是否梗塞、出血、萎縮、退化或長了腫瘤。不同原因造成的暈眩,治療方法也不同。

暈眩各種案例:易暈眩耳鳴 上半規管裂症候群作祟

一名60歲女性只要改變頭部姿勢,例如點頭或抬頭,就會感到暈頭轉向,如果聽到大聲聲響時,還會突然坐倒在地、爬不起來。起初以為是耳石脫落,接受過好幾次耳石復位術後,症狀持續不減。就醫時,我發現只要在她的右側耳道內打氣,製造氣壓變化時,她的眼球就會向上轉動,大約會持續數分鐘。後來,電腦斷層顯示,右側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出現裂縫,跟腦部相通,證實是罹患上半規管裂症候群。

兩側內耳各有上、下與水平3支半規管,互相垂直排列,在膜性半規管(柔軟內膜)外包裹著骨性半規管(堅硬外殼),靠著內淋巴液流動,偵測出頭部在三個平面之角加速度。如果骨性半規管某處出現裂縫,只要有聲音傳入,內耳腔壓力變化傳到該處時,就會震動該處向外膨出的膜性半規管,使內淋巴液流動,患者會誤以為頭部正在轉動,進而出現眼震和暈眩,稱為特里歐現象。

這類患者對於些微的姿勢改變或中耳腔壓力變化也會十分地敏感,不僅比較容易暈車,連上大號時,用力憋氣或跑步時喘氣也會誘發暈眩

此病起因於骨性半規管在先天上發育不良,加上後來的頭部外傷或耳壓暴增(梅尼爾氏病、大聲噪音暴露或打噴嚏),使得結構較薄處發生破裂;另外,慢性中耳炎對於骨性半規管的緩慢侵蝕,也會促成此病。

治療此病,會建議先口服止暈藥物,有慢性中耳炎者,建議使用抗組織胺、副腎皮質素或益生菌至少3個月,好好地控制發炎,避免骨質繼續受到侵蝕,再搭配鈣片及維生素D,促進骨質生成,加速裂縫癒合,不見得一開始就得需要接受手術修補。

須注意,唯有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才能診斷此病,一般的頭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不行;慢性偏頭痛、睡眠不足或焦慮症也會出現類似此病之症狀,有反覆暈眩耳鳴者,宜正確就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不吃早餐就出門上班上課,甚至有些愛美的女性,以為不吃早餐可以讓自己擁有窈窕的身段。有這樣現象的人要注意了!長期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是將會嚴重影響記憶力及工作表現! 醫師提醒,長期用腦過度或睡眠不足的人,除了早餐吃的好之外,也可以透過運動來加強腦部的氧氣轉換率,...

閱讀詳情 »

韓風來襲,許多人為了男女主角不息沒日沒夜抱著電視收看,但真的會因為看電視距離太近而近視嗎?眼科解佳霖醫師說:近距離看電視會壓迫眼睛睫狀肌收縮外,舊式電視還有輻射線,這都是造成眼睛傷害的原因。 醫師建議使用3C產品不要超過一小時,休息10~15分鐘後再繼續使用,避免傷害眼睛。   健康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現代人工作經常敲鍵盤,平時手機不離手,無形中大量增加手指負擔。長期下來,手指伸直時喀喀作響,或是早上起床時手指「卡住」,彎曲無法伸直,要注意可能罹患了「扳機指」。   早期扳機指好發於40幾歲以上的中年人,通常是因為手部過勞,慢性病如糖尿病及類風溼性關節炎...

閱讀詳情 »

美國密歇根州一名青少年Zach Zeiler在15歲的時候被診斷出罹患霍金淋巴(Hodgkins Lymphoma),原本身體健康的他體重降到不到40公斤。 但不離不棄的家人和女友激勵他不放棄生命,他靠著健身慢慢找回健康,成功戰勝病魔,他將他的故事分享在網絡上,已經有超過500萬人點閱。 根據《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