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採訪中醫師/鄭依倫
前陣子還經歷了不到10度的寒流,最近已經熱到快要穿不住外套了。沒錯,這就是一個天氣多變的狀況,也就是春天來囉!中醫角度認為,春天人體的代謝會慢慢增加,這都是屬於「肝臟」疏泄的功能。肝臟的疏泄如果不夠呢或是太過的話,都會造成一些問題喔!像是外在的皮毛和腠理,防禦力可能會不夠,內在的火氣可能被引動起來,像是風邪、感冒或是過敏性的問題,就會在這個時候找上你。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有哪些春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有要怎麼吃,才可以提高免疫力,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醫來講,春是一個風邪多發的季節,風邪可以想像是,一個多變的狀況,例如外在刺激變多、病邪開始侵襲身體的狀況變多,這都是屬於風邪!
在春天來講,對應到五行是屬於肝跟木,那肝本身就一是個疏泄調節的臟器,那木可以想像,從土裡長出來,一路生長並開枝散葉的形象,那對應到人體這個肝木跟風邪的狀況,就容易侵犯到我們的頭面、五官、四肢等。所以在內經來說,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跟衄就是對應到鼻子,鼻子的過敏、鼻塞、流鼻血的症狀。
春天常見疾病有哪些,大致可分4項疾病:1、過敏性症狀:像是氣喘、鼻炎、頭面的眼睛結膜炎,與溫度調節變化有關係,春天開始與春暖花開的情形以及生物繁衍越來越多,這些刺激的來源,都容易造成過敏。
2、感冒、腸胃炎:隨著天氣回暖,人與人接觸變多傳染的機率增加。
3、外在刺激:容易影響到自律神經,也可能影響到情緒起伏,對中醫來說這屬於肝病的範圍,要注意中醫的肝跟西醫的肝是不一樣的。
4、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從寒冷的冬天到溫暖的春天,要注意早晚溫差,做好心肺的保養。
如何緩解春天疾病及治療?1、預防重於治療:遠離過敏原就可以讓過敏比較不容易發生。
2、穿衣技巧:氣溫變動大,可以選擇上半身比較輕薄一點的衣服,下半身尤其是足部,還是要記得保暖。足部暖的話,維持住全身上下的陽氣,就可以抵禦外來的病菌。
3、粉塵、塵蟎:先將夏季衣物做清洗再穿,可以減少過敏發生。
養生保健部分,建議可多做戶外的活動,像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活動、或是可以選則中醫的養生功法,像是八段錦、太極拳。
在上述的建議下,過敏還是沒有緩解的話,建議可找醫師做專業診斷及治療。
春天可以吃哪些食材,提升免疫力!春天屬於肝臟的季節,而青色入肝,可以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有助於養肝。
肝也可用酸來做調節的臟器,微酸食物,像是櫻桃、草莓、柑橘類的食物。
春天食材使用可分為三時段(初春、仲春、晚春):1、初春:這個時間點,天氣還沒有太炎熱,此時人體的陽氣,剛開始要引動起來,可以選用較為溫陽、辛散、升發,可以讓身體流汗的食材,像是薑、洋蔥、蒜、韭、豆芽、春筍、蘆筍。另外,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肉、奶,有助於增加肌力及免疫力提升。
2、仲春:氣候已較穩定,此時反而要減少一些酸性食物的攝取,吃些較為甘味的食物,來補脾胃,像是山藥、蓮子、大棗、蜂蜜、綠豆、毛豆。
3、晚春:接近夏天,氣溫已與夏天差不多炎熱,而夏天是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的季節,所以要提早顧養脾胃。不要吃太重口味食物、盡量飲食清淡讓腸胃休息,吃冰喝涼水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要避免生冷食物。如果有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狀況,不建議食用:烤、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台南又添本土登革熱病例! 疫情還在這兩大「熱區」持續中
▲疾管署防疫人員持續加強台南市東區孳生源查核工作。(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南又添本土登革熱病例!疾管署今(3)日公布一名居住南區喜東里50多歲女性,經二次採檢確診,由於其平時主要於住家及東區東門里工作地活動,東區正是台南目前疫情的兩大熱區之一,研判於工作地周邊感染的機會...
閱讀詳情 »上班久站 休假瘋路跑… 他痛罹「退化性關節炎」因少了這關鍵訓練
▲職能治療師替患者量測足底壓力。(模擬畫面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65歲的退休男子,過去從事倉儲工作,經常連續站立超過3小時,一整天下來站立超過10小時更是家常便飯,熱愛運動的他,放假時還會參加大大小小的路跑活動,結果長期下來膝蓋內側反覆疼痛,就醫發現已是退...
閱讀詳情 »前胸痛到後背? 小心是內臟在求救!
圖/TVBS提供 藝人郭書瑤在拍攝《志氣》時,肩胛骨出現疼痛的情況,一路從肩胛骨痛到背部。由於郭書瑤疼痛的症狀與因心肌梗塞過世的爸爸太相似,郭媽媽立刻帶她去醫院掛急診,郭書瑤一開始接受媒體詢問時,還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接受診斷後才發現竟是「心臟瓣膜脫落」!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表示...
閱讀詳情 »失智從健忘開始?補腦必吃這些.....
圖/TVBS提供 你是否曾有過朋友跟你打招呼,當下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怎樣都想不起對方是誰?記憶力下降不一定就是失智,其實你可能只是「良性的健忘」!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假性失智就怕被當作失智症處理,錯失治療時機,假的也變成真的了!」幸好腦細胞可以再生! 避開地雷食物,補充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