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風得意? 驚蟄養生留意情緒

春風得意? 驚蟄養生留意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今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中醫診所院長林雅瑩醫師提醒,此時早午晚溫差甚大,不宜過早脫去禦寒衣物,建議洋蔥式穿法為佳。在天氣回暖時,要適當減少衣物;天氣轉寒時則可增加,不要怕麻煩。同時須靜心調氣,避免情緒暴走,可輔助改善禦病能力。

春季陽光漸多 精神疾病須留意

華人文化詠頌春季的詩句不少,例如袁枚的「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對一般人來說,春季總是充滿了希望。不過,西方醫學專家,如哈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Matthew Nock等人透過研究提醒,憂鬱症病人,在春季從事自殺等自我傷害的嘗試或企圖增加,恐與該季日照時數增加有關。陽光增加了他們的自傷動機與動能(boost energy and motivation)。研究曾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驚蟄到來 萬物復甦

所謂「驚蟄」原意是指蟲被春雷震醒,「蟄蟲驚而出走」的意思。然而中醫師林雅瑩解釋,昆蟲聽不到雷聲,真正使生物甦醒繁衍的,是大地溫度回升到某一定程度。驚蟄過後萬物復甦,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此時氣候趨暖,但早晚與中午的氣溫變化大,保暖防感冒尤為重要。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施丞修則提醒家長,不必刻意替幼兒穿太多衣服,孩子太熱流汗後吹風,反而更容易感冒。

情緒暴走 恐傷肝氣 

中醫提到春季最好夜臥早起,不過醫師提醒,這並非叫人熬夜,而是建議民眾不宜過度賴床貪睡。春季萬物漸復甦,活動建議如太極拳、八段錦、氣功、瑜珈、散步等以靜心調息為佳,避免情緒暴走傷及肝氣,有助於身體健康。人們是才從寒冷的冬季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調養身體。

油膩辣物少吃 留意病菌滋生

中醫師建議,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儘量少吃,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氣候回暖時也要特別留意細菌滋生,若食材發霉變質應立即丟棄不可再食用。

適度補充黃色食物 養脾顧健康

飲食方面,林雅瑩醫師強調,少吃酸,春天肝氣易旺要小心傷到脾(類似消化系統),不妨利用黃色食物來養脾氣。而黃色食物如:紅蘿蔔、木瓜、山藥、地瓜、黃豆、南瓜、小米、柳橙等等,多半味甘氣香,而且含有高營養價值,不需吃下太多,就能擁有足夠的營養。而日常作息及飲食細節多留意,就不容易生病。

【延伸閱讀】露牙齦甭介意? 牙齦微整型可為微笑加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入境後必須在檢疫旅館隔離14天,形同剝奪自由,已夠苦悶,如果居住環境髒亂,床頭、床墊發霉,還看得到蟑螂,每天還得花2至3千元住宿費用,很難吞下這口怨氣。 消基會表示,民眾入住防疫旅館,這是為了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不得不然,但這並非坐牢,入住之後,2周內無法外出,如果旅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夏季到來,臺灣悶熱潮濕與高溫日曬的環境,容易引發相關皮膚問題,例如:黴菌感染、汗疹、蚊蟲叮咬搔癢、毛囊炎等,此時多數人會到藥局買藥或至醫療院所就醫,但皮膚用藥種類繁多,使用不當恐導致副作用或延誤病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提醒,用藥前,不可不知用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十四歲的蔡姓小弟弟由於長期下背痠痛及右下肢輻射痛,無法與同學一起玩樂,造成成長過程中的缺憾。經由臺中榮總李政鴻副院長採取前位槓桿式矯正法治療脊椎錯位滑脫後,症狀一掃而空,迎向快樂人生。腰椎滑脫症 常見下背痠痛無力腰椎滑脫常見於腰椎椎體上下節產生前後位移,導致脊椎不穩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天氣炎熱,排汗多、尿量少,加上飲水量不足,造成尿液濃度增高,形成結石的機率也大為提升。泌尿科醫師表示,腎結石形成的原因複雜,又以30至50歲的中壯年為好發族群,腎結石患者通常會出現單側不明確部位的腰痛、血尿,嚴重者伴隨排尿疼痛、發燒、畏寒等症狀,當發現有持續一段時間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