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風得意? 驚蟄養生留意情緒

春風得意? 驚蟄養生留意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今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中醫診所院長林雅瑩醫師提醒,此時早午晚溫差甚大,不宜過早脫去禦寒衣物,建議洋蔥式穿法為佳。在天氣回暖時,要適當減少衣物;天氣轉寒時則可增加,不要怕麻煩。同時須靜心調氣,避免情緒暴走,可輔助改善禦病能力。

春季陽光漸多 精神疾病須留意

華人文化詠頌春季的詩句不少,例如袁枚的「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對一般人來說,春季總是充滿了希望。不過,西方醫學專家,如哈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Matthew Nock等人透過研究提醒,憂鬱症病人,在春季從事自殺等自我傷害的嘗試或企圖增加,恐與該季日照時數增加有關。陽光增加了他們的自傷動機與動能(boost energy and motivation)。研究曾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

驚蟄到來 萬物復甦

所謂「驚蟄」原意是指蟲被春雷震醒,「蟄蟲驚而出走」的意思。然而中醫師林雅瑩解釋,昆蟲聽不到雷聲,真正使生物甦醒繁衍的,是大地溫度回升到某一定程度。驚蟄過後萬物復甦,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此時氣候趨暖,但早晚與中午的氣溫變化大,保暖防感冒尤為重要。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施丞修則提醒家長,不必刻意替幼兒穿太多衣服,孩子太熱流汗後吹風,反而更容易感冒。

情緒暴走 恐傷肝氣 

中醫提到春季最好夜臥早起,不過醫師提醒,這並非叫人熬夜,而是建議民眾不宜過度賴床貪睡。春季萬物漸復甦,活動建議如太極拳、八段錦、氣功、瑜珈、散步等以靜心調息為佳,避免情緒暴走傷及肝氣,有助於身體健康。人們是才從寒冷的冬季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調養身體。

油膩辣物少吃 留意病菌滋生

中醫師建議,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儘量少吃,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氣候回暖時也要特別留意細菌滋生,若食材發霉變質應立即丟棄不可再食用。

適度補充黃色食物 養脾顧健康

飲食方面,林雅瑩醫師強調,少吃酸,春天肝氣易旺要小心傷到脾(類似消化系統),不妨利用黃色食物來養脾氣。而黃色食物如:紅蘿蔔、木瓜、山藥、地瓜、黃豆、南瓜、小米、柳橙等等,多半味甘氣香,而且含有高營養價值,不需吃下太多,就能擁有足夠的營養。而日常作息及飲食細節多留意,就不容易生病。

【延伸閱讀】露牙齦甭介意? 牙齦微整型可為微笑加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一般抗生素藥水,因原瓶包裝為藥粉,第一次使用時,必須再加水泡製才能服用,但步驟上得多注意,才能真正發揮療效;為恭紀念醫院藥師顏群芳指出,像是許多幼童若感冒又合併鼻竇炎、中耳炎細菌感染症狀,這時醫師就會開立抗生素藥水給患者服用,幫助患者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侵襲。 泡製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整理) 在門診遇到許多因乳汁不足、正在「追奶」的媽媽們皺著眉頭求診,其實,乳汁要足,有三大要素:脾胃要好、氣血要足、肝氣疏達。傅清主:「夫乳乃氣血之所化而成也,無血固不能生乳汁,無氣亦不能生乳汁。」中醫認為乳汁為氣血所化生,不只要有有形的「血」,也須有無形的「氣」來推動。 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林小姐,平常習慣穿4吋高跟鞋或涼鞋出門,近來卻時常感到右腳第三跟和第四跟腳趾出現灼熱刺痛感,甚至有觸電感覺,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莫頓氏神經瘤所致;復健科醫師李婉琤指出,尤其夏天炎熱,不少女性習慣穿上涼鞋較為舒爽,但因沒有正確穿鞋習慣,才埋下誘發莫頓氏神經瘤危險因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失智症有很多種類,而且失智症會因為腦部功能逐漸退化,而造成生活及工作的障礙,對於家庭會帶來很大的負擔;醫師提醒,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延緩退化,以免到了中晚期時,會使得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較差。 失智症半數因為退化 老人跟青壯年都可能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