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時間到了就換姿勢 不怕小蚯蚓爬滿腿

時間到了就換姿勢 不怕小蚯蚓爬滿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0歲的張女士經營餐廳多年,由於工作需要時常久站,起初小腿皮膚出現淺藍色蜘蛛網狀,多年後小腿血管呈現蚯蚓狀突起,感覺又脹又癢,更不敢穿短褲,深怕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進而至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為第四期的靜脈曲張,透過血管雷射手術,燒灼病變血管,術後維持穿彈性襪的習慣,終於解決多年來的困擾。

長時間固定站、坐姿  恐致靜脈曲張找上門

收治張女士的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指出,靜脈曲張主要是發生在「大隱靜脈」,當長時間固定站姿或坐姿,地心引力使血液淤積在下肢,靜脈壓過高,導致靜脈血管擴張變形,就有可能形成靜脈曲張;若因職業需要久坐久站、老化、懷孕、家族遺傳等都是高危險群,男女比例約為1比3。

靜脈曲張三、四期居多   穿彈性襪症狀無法改善需開刀

宋鎮宇醫師表示,靜脈曲張依嚴重度分為六期,第一、二期會出現淺藍色蜘蛛網或血管如蚯蚓狀突出;第三、四期為患肢開始出現腫脹伴隨腿痠的感覺;第五、六期因血液淤積造成色素沉澱,皮膚變薄搔癢,若抓破皮則可能形成慢性靜脈潰瘍,而門診患者以第三、四期居多。

宋鎮宇醫師解釋,靜脈曲張是退化性疾病,若初期症狀不明顯,會建議患者先穿著醫療級彈性襪,用壓力幫助腿部血液回流;若是第三、四期或穿彈性襪仍無法改善症狀的患者,則進一步考慮手術治療。

新型靜脈曲張血管雷射手術  助減少術後瘀青疼痛

宋鎮宇醫師說,傳統靜脈曲張手術,是經由皮下剝除整條大隱靜脈及部分抽取凸出之靜脈,手術後血液改由深部靜脈流回心臟,術後二至三星期可能面臨手術部位瘀青疼痛的現象,若手術後妥善照顧,亦能恢復妥當。近年來新引進的靜脈曲張血管雷射手術,是將雷射管在超音波的導引下進入大隱靜脈裡,用雷射或熱能的方式燒灼病變的血管,讓血管自然閉合,減少術後瘀青疼痛的情況。

術後穿著彈性襪避免復發  日常伸展運動不可少

宋鎮宇醫師強調,術後仍須維持穿著彈性襪的習慣,尤其是當工作需要久坐久站,或是長途飛行、坐遊覽車的時候更應穿著彈性襪,才能避免復發。此外,當固定姿勢每30分鐘就應該活動10分鐘,伸展腿部;若腿部有痠、脹、腫等症狀,或出現淺藍色蜘蛛網狀的細小血管,甚至蚯蚓狀彎曲、突起,都應盡速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1982年到現在,癌症一直排名國內死亡率之首,目前的治療仍以西醫為主流,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療法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劉佳祐表示,西醫治療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並降低復發率,但副作用也伴隨而來,若能搭配中醫治療,則可有效緩解化療的副作...

閱讀詳情 »

OK繃是我們處理小型外傷的常用選項,但是它往往只有有限的消毒能力與覆蓋傷口避免弄髒的功效。不過奈米科技可以賦予它新的生命:把傷口裡的細菌統統「黏」走。再生醫學的領域,科學家經常用奈米等級的微細框架,做為生物細胞組織生長可以依附的地方,不過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 (Swinburne University...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梁統華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破壞力強,若未好好治療,可能會成為殘廢,平均壽命也會縮短。提醒停經前後的婦女,若出現關節腫脹,不宜輕忽,目前也有很好的藥物治療,可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入冬以來,天氣明顯轉冷,是國內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醫師提醒,家中若有未滿37周出生、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其肺部發育不全,非常容易感染嚴重肺炎而住院,死亡率較高,建議照護者勤洗手、或帶孩子注射呼吸道融合病毒抗體,可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