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上的慾望不能太強,特別是這種慾望,可能會害死人!

晚上的慾望不能太強 特別是這種慾望 可能會害死人

“要想人不死,腸中沒有屎”不管是修道還是參禪,都講究肚中清潔是很重要的!過午不食,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最後修煉到長時間不食,還能保持精神飽滿,需要刻苦精進才行!

 

為什麼說“早餐是天食,中餐是人食,晚餐是鬼食”呢?

 

早餐是道的安排,是天的安排。不管你吃不吃早餐,你的胃在早上它都是最活躍的時候。這就是天道作用在人身上,不管你吃還是不吃,它都作用在你身體裡,所以稱為“天食”。

 

白天是人活動的時間,由於體能的消耗,人產生飢餓感,這才需要進食,所以稱為“人食”。

 

為什麼晚餐是鬼食

晚餐四分之一是維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生計。標準是:第二天起床沒有飢餓感,請把晚飯減少一半。

 

千萬不要以為隨便進食晚餐無關緊要,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來自晚上不良的飲食習慣。晚餐吃錯了,小心疾病上身哦。

 

一、晚餐與肥胖

90%的胖子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二、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並且晚餐吃太多,吃太好,造成的肥胖也是會引發糖尿病。

 

三、晚餐與腸癌

晚餐若吃過飽,蛋白質食物無法完全被消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有毒物質;加上活動量小及進入睡眠狀態中,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增加大腸癌發病率。

 

四、晚餐與尿結石

人的排鈣尖峰期在餐後的4-5小時,若晚餐太晚吃,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中,於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長期下來就擴大形成​​結石。男人做菜顯魅力,女人做菜顯賢惠。

 

五、晚餐與高血脂症

晚餐若採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進食方式,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也容易上升,造成高血脂症。

 

六、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內容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細小動脈更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容易讓血壓猛然上升,也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

 

七、晚餐與動脈硬化與心髒病

晚餐的飲食若偏高油脂,高熱量可引起膽固醇增高,並在動脈壁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心髒病的一大原因。此外,動脈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飽食及太晚吃晚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其中原因。

 

八、晚餐與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轉化,造成脂肪肝。

 

九、晚餐與急性胰腺炎

晚餐若暴飲暴食,加上飲酒,容易誘發急性胰臟炎,甚至使人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十、晚餐與腦部退化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覺時胃腸及附近的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並且腦部的血液供應也會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部老化。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食的美食家,在年老後有五分之一機率會罹患失智症。

 

十一、晚餐與睡眠品質

晚餐的盛食,飽食,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臟在睡眠時仍不斷工作且傳訊息給大腦,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中,造成多夢,失眠等,長期下來還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吃好晚餐向健康看齊,5個建議健康吃晚餐的方法,讓你的晚餐吃得更健康:

1、晚餐吃少,定量為好,不暴飲暴食。

2、晚餐時間在18:00—19:00最有益健康。

3、晚餐要多吃素食,少吃葷食。

4、晚上少吃高油,高脂肪,高熱量,高鈣,脹氣食物。

5、育中的孩子可以適當的多加一餐。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以致焦慮症病人越來越多,甚至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而出現全身痠痛的症狀;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成毓賢醫師指出,自律神經失調以生理回饋治療已漸趨普遍,透過儀器的輔助,可以看到心跳、血壓、肌肉狀態的變化狀況,因而能更清楚了解身體而達到最放鬆的狀態。台灣各大醫院已都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端午節將至,年節選購的食品中,少不了將豆製品納入食材或供品,台北市衛生局5月起針對市售豆製品抽驗,結果11項豆干、豆腐、豆干絲產品不符規定,其中最常見的過氧化氫(雙氧水)殘留情況,抽驗9件豆干絲就有6件殘留。北市衛提醒,該局特製1000份「過氧化氫」及「皂黃」快速篩檢試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哪個女人不愛美!但是,上萬元的保養品,對於收入不豐的小資女而言,實在是難以負擔;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建議,小資女其實不用花大錢保養,也能從日常生活中簡單吃出好膚質,每天至少4份蔬菜+2份水果,以高纖五穀取代精緻白米為主食來源,增加纖維及B群的攝取,可幫助腸胃道蠕動而排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乾癬一定要好好控制,以免引爆新病灶!一名七十多歲老翁,二十多年前被診斷出罹患乾癬,初期雖有塗抹外用藥膏,但也不以為意;前年他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手術和下背痛做手術,沒想到就在膝蓋和脊椎手術疤痕處,長出乾癬病灶。收治該名老翁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邱顯鎰醫師表示,72歲老先生20多年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