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卵巢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八名,根據最新的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全台有1,507人確診卵巢癌(包括卵巢、輸卵管或腹膜惡性腫瘤)與656人死亡,其發生率與死亡率排名均位居女性第七位。

腹腔內化療 晚期卵巢癌治療新選擇

卵巢癌目前主要治療方式仍以手術切除為主,清除腫瘤組織避免擴散,再依病理結果安排輔助性化學治療。卵巢癌的癌細胞多散佈在腹腔內,若使用每三週一個療程的傳統靜脈注射化療藥物,經全身循環後,僅有小部分低濃度的藥物會進入腹腔,療效有限且患者生活品質受影響。亞東醫院婦產部部主任蕭聖謀醫師指出,近年來有數個臨床試驗證實,腹腔內化療直接在腹腔注射化療藥物,提高藥物濃度至血中濃度的20-1000倍後,可增加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存活率。亞東醫院婦產部之院內研究發現腹腔內化療效果的確優於靜脈注射化療;亞東醫院婦產部也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論文證實腹腔內化療效果的確優於每週靜脈注射化療;約可降低77%的死亡風險。亞東醫院初步統計院內資料,超過八成以上的患者皆能順利完成腹腔內化療療程,獲得更長存活時間。

晚期卵巢癌防復發 基因檢測找標靶很關鍵

卵巢癌易復發,研究指出約有八成病患經一線化療後復發,且每次復發,治療效果與存活期將每況愈下、預後不佳。蕭聖謀部主任表示,欲延長卵巢癌患者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一重要關鍵為在化療後找到對的標靶藥物作維持治療。目前標靶藥物包含可減少癌細胞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抑制劑,與可抑制癌細胞DNA修復的口服標靶新藥-PARP抑制劑,後者需癌症基因檢測。研究指出,DNA修復機制中最重要的基因BRCA1/2以及同源重組修復(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相關的基因變異,已被證實與PARP抑制劑的療效高度相關;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提及經癌症基因檢測確認BRCA1/2基因有突變,或具有HRR基因變異所導致的同源重組修復缺失(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HRD)特徵者,可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精準醫療,提高延長無惡化存活期的機會,且現有NGS癌症基因檢測,讓患者不用歷經多個基因檢測,就可一次檢查48個DNA修復機制重要基因,用藥機會更大。

有卵巢癌家族史 醫籲基因檢測BRCA基因

研究統計約有20-25%卵巢癌患者帶有遺傳性的基因突變,目前已知BRCA1/2基因突變會提高罹患乳癌及卵巢癌風險,蕭聖謀部主任指出,已有多位經癌症基因檢測找出BRCA1/2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證實其家人也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此類卵巢癌患者若擔心為家族遺傳基因所致,建議其家人到醫院接受基因檢測;若家族裡有女性成員罹患卵巢癌,建議民眾應考慮檢驗BRCA1/2等基因,若發現具家族遺傳性基因,與醫師充分溝通,除定期回診追蹤,也可採取預防性切除,積極面對、提早預防!

基因檢測將納《特管辦法》 民眾慎選食藥署列管實驗室

為幫助民眾辨認坊間各種基因檢測實驗的品質優劣,衛福部2020年4月6日預告最新一波「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修正草案,納入多數精準醫療分子檢測與服務為實驗室使用自行建立的分子檢測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

食藥署也已於107年12月17日公告「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與服務指引」,提升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與服務品質,將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列冊登錄管理業務。民眾應慎選通過列冊登錄的實驗室,品質才有保證。

【延伸閱讀】

LDTS納入特管辦法 全台首家認證實驗室出爐

逆轉晚期肺癌治療 提高治癒成功率醫師這樣建議

針對獨特基因找解方 精準醫療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8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暑假期間,是青少年與好友及家人相處的好時光,但也是青少年最容易受到菸品誘惑的時期!依國民健康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同儕或家人若有吸菸,對於青少年的吸菸行為影響最大,而青少年是否將零用錢花費在菸品上,更是應該要關注,才能避免孩子染上菸癮,Fun一個充實又無菸的暑假!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為建構「智慧醫療」,推展全方位整合性醫療照護,臺中榮民總醫院與諾華製藥,首次簽訂卓越中心計畫合作協議書,共同推動全方位臨床照護、學術研究、與教育訓練國際推廣課程;該院期許透過國際臨床照護與培訓卓越中心計劃,跨疾病科別整合學習方案,如器官移植、心臟衰竭及眼科疾病等,建立國...

閱讀詳情 »

在台灣,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其中「三陰性乳癌」(TNBC)因轉移及復發率風險較高,被醫界視為目前最難治療的乳癌類型,一直努力找出新的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最近國內研究發現一種「轉酮醇酶」,可望透過適當地調控,以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在台灣,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其中「三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於107年已邁入高齡社會,由於導致長者衰弱的原因包括活動量低、營養攝取不足、肌少症等。因此,臺北市衛生局為提升長者健康飲食知能,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特別整合在地資源與食材文化,帶領長輩挑選健康食材、製作高鈣與高蛋白餐食,並推廣三好一巧「吃的下」、「吃的夠」、「吃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