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智齒需要拔掉嗎? 定期檢查防範未然

智齒需要拔掉嗎? 定期檢查防範未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而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到底什麼樣的智齒需要處理,又怎麼樣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

第三大臼齒易成清潔死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楊方瑜醫師表示,大家口中的智齒即為第三大臼齒。因人類演化,下顎越來越小的緣故,有些人先天性缺少第三大臼齒,就少了一個要不要拔牙的煩惱。若是第三大臼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使得智齒無法長在正位上,因而常造成清潔上的死角。

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

臨床上常見的是智齒沒有長出來的狀況,與前面一顆第二大臼齒間會產生比較深又細的溝縫,造成細菌與食物殘渣在此堆積、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或是有較高風險的蜂窩性組織炎。

楊方瑜醫師指出,上顎智齒埋伏較深的狀況可能會高及鼻竇,若拔完有鼻竇穿孔則需做額外的修補手術,避免產生口鼻竇相通或是慢性鼻竇炎的狀況。因此,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也會將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一併列入考量,以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

術後不適約一週緩解

楊方瑜醫師說明,術後最常見的問題有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構造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腫痛的問題在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一般術後大約一週左右緩解。

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此外,第二大臼齒的齒質或牙冠有時可能在拔牙的過程中因擠壓而受傷,或是牙冠脫落,需等拔牙傷口穩定後,才做後續的補牙或牙套治療。

適當時間拔智齒

楊方瑜醫師強調,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食品安全問題滿天飛,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首創食材登錄系統,第一波執行將於9月份開學季,針對學校營養午餐開始試辦;預計今年年底將進一步發展,可透過智慧型手機、超商ibon、FamiPort等設備查詢,提供民眾即時了解食品的原料採購、生產製造及銷售紀錄等資訊。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64歲男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衰竭,每天1包半菸、嚼檳榔30顆,壞習慣超過40年,最後慢性腎衰竭惡化,讓他餘生都得過「洗腎人生」;另一位25歲年輕小姐體重122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值)54.22,某次檢查發現有輕微腎病,卻不規律追蹤,不料半年內腎功能惡化合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2013年07月01日政府組織改造掛牌;勵馨基金會要求政府應設立「台灣女孩日」,加強對台灣女孩的投資,務必重視台灣女兒的人格權、媒體權、健康權、教育權、人身安全權等。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年共69,543位女性家暴被害人,未滿18歲者有12,430位,佔17.87%;勵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衛生署公布國內2013年最新癌症人數,首度突破9萬人大關,平均每5分48秒就有一人罹癌,史上最快;為能提高癌症篩檢率,有一群設計師提出癌症篩檢創新思維,以喝下午茶的方式邀請婦女進行「午後的奶察」,讓婦女更有意願做乳癌篩檢。人生要活得精采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