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吞嚥有障礙 電刺激治療可強化喉部肌群

吞嚥有障礙 電刺激治療可強化喉部肌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把食物送入口中後,經由咀嚼從口中將食物吞到食道,再進入胃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吞嚥動作。然而,看似簡單的動作,從新生兒到老年人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吞嚥障礙,原因可能是先天異常、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受損、構造缺陷、鼻頭頸部接受放射治療後、老化及心因性問題等。可能是突然發生,如腦中風所致,或是隨著時間慢慢惡化,如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造成。

有異常至復健科確認

如果平時有觀察到家人有啟動吞嚥有困難、沒有吞嚥反射、吃完後口腔內仍殘存食物、流口水、不明原因發燒、經常肺炎、體重減輕、水分不足等症狀時,建議至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進一步檢查,確認問題及早治療,以預防因吞嚥障礙所引發的合併症例如脫水、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肺部感染。

吞嚥時加強行為與控制

吞嚥障礙治療方法可分為直接及間接處理吞嚥問題。直接治療是指將食物放入口中,在吞嚥時加強適當的行為與動作控制,其中也包含是否需要改變食物的質地。例如吞嚥障礙患者在進食時,頭及身體須採取特定的姿勢和吞嚥技巧;或改變食物的軟硬度、濃稠度,以減少嗆咳或吸入的機會。

利用運動改善神經肌肉

間接治療是指利用運動來改善神經肌肉運動控制,達到正常吞嚥的需求。例如利用各種口腔肌肉運動來促進吞嚥肌群的活動度、協調度、肌張力,以強化口腔控制食團的能力;或利用溫度刺激提高吞嚥反射的敏感度及反射速度。另外,有些患者亦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或藥物治療來改善吞嚥障礙的症狀。

電刺激強化喉部肌群

吞嚥障礙患者進行吞嚥治療。除了使用傳統治療方式外,更可以電刺激吞嚥治療(NMES)的方式強化吞嚥障礙患者的喉部肌群,改善患者吞嚥障礙的症狀,除可提供神經肌肉電刺激外,還能提供患者以生理回饋方式進行訓練,大幅提高治療效能。

多一點了解及早發現警訊

隨著社會人口的結構愈來愈高齡化,潛在性吞嚥障礙患者的比率也愈來愈多。因此一般大眾對吞嚥障礙能多一點了解,能及早發現吞嚥障礙的警訊,接受完整的吞嚥功能評估,及早接受合適的吞嚥訓練,對於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是有很大的幫助。(文章提供/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組治療師 羅羽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有關新冠肺炎(COVID-19)研究指出,慢性病增加致命風險,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室內保持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人口密集、空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出口乾問題。蛀牙是如何發生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民眾有呼吸道症狀時周遭人人自危,這波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耳鼻喉科醫師,使得醫師面對前來看診的患者都格外擔憂,因必須近距離面對病人做檢查及治療,特別是病人有呼吸道症狀時,正面受到的飛沫傳染防不勝防。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了保護醫療人員的健康安全,發配面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