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口乾易蛀牙 牙醫師教你一招檢測口乾症

小心口乾易蛀牙 牙醫師教你一招檢測口乾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出口乾問題。

蛀牙是如何發生的? 原來是細菌分解的酸在搞怪

黃耀慧說明,蛀牙是長時間的過程,當我們吃一口甜蛋糕,細菌會分解甜食產生酸,侵襲牙齒表面,造成礦物質和鈣質流失,稱為「去礦化」或「脫鈣」。

在這牙齒表面礦物質流失的過程,稱為「初期性蛀牙」,已經算蛀牙了,但到一定程度牙齒才會破洞,稱為「蛀洞」。醫師建議小朋友、家長可以多自己檢查牙齒,正常是晶瑩剔透,有初期蛀牙則會「白白灰灰」,表示礦物質已經流失很多,「這時還不用磨牙、補牙,可以透過非侵入方式來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蛀洞,就只能磨掉牙齒補起來了。

醫師強調,最好前端非侵入式治療就處理掉,侵入式治療是最後手段,補過牙齒不一定保證正常,補牙材料也有脫落等風險。

口水如何防蛀牙? 助中和酸性+再礦化修補

為何口水防蛀牙?黃耀慧解釋,口水具有潤滑、清潔、中和酸性,增加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一般而言,吃完甜食後,口腔10分鐘內就會變成酸性,但pH值5.5以下的酸才對牙齒有傷害,15至20分鐘後,在口水作用下pH值可中和回到中性。

另外,口水還能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把牙齒表面流失的礦物質補充回來,因此增加口水分泌有助於預防蛀牙。

這些人口水少 小心易蛀牙 

口水少的原因,黃耀慧提到,可能是年紀、吃藥、接受放療的頭頸癌患者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尤其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吃3至5種藥,如抗組織胺、血壓、血糖藥、憂鬱症藥物可能都有口水減少的副作用,造成容易蛀牙。

若是口乾症患者,常見頻繁蛀牙,或補牙很容易脫落,且口腔黏膜很脆弱,吃東西時磨破,黏膜底下就是神經、血管,容易影響全身。醫師建議有口乾問題,先至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尋原因,可能要換藥、或者補充濕潤劑、藥膏,甚至靠咀嚼多分泌唾液。醫師補充,民眾可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

為預防蛀牙,黃耀慧推廣「檢、刷、線、嚼」愛牙四守則,呼籲定期檢查、刷牙、用牙線、咀嚼無糖口香糖來防止蛀牙。

【延伸閱讀】

防疫更要控制好氣喘! 嚴重型氣喘病患更應按醫囑規律用藥

誤試減肥偏方 當心越減越肥!

爺孫戀難開花結果 男性竟也有黃金生育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沒有症狀,幹嘛噴藥?」這是許多氣喘患者的用藥態度,平常並未規律用藥,等到氣喘發作,再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然而,小心錯誤的用藥態度可能導致症狀發作更嚴重!健保大數據研究顯示,1年超過3支短效急救吸入劑的氣喘患者,急診住院風險明顯高出7成。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王鶴健教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護理師為醫療體系中必要的一環,但世界各國均面臨護理人力荒問題,據統計,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近600萬人,台灣也是如此,專家分析,這與薪資不好、工作負荷重、壓力大、風險高等因素有關。 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陳靜敏表示,台灣約有30幾萬人領有護理執照,但投入執業者僅約18萬人,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0多歲的陳爺爺長達一週未解大便及排氣,日前因嚴重腹脹及腹痛到難以忍受至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查發現竟是乙狀結腸處有腫瘤所造成的腸道阻塞,同時發現肝臟有轉移性腫瘤。再裝置大腸支架,撐開阻塞處,當天就解決腸阻塞的情形,休養兩週恢復體力後,接受大腸腫瘤切除及肝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孩子偏矮,是每個家長的夢魘,坊間許多診所宣稱,透過「照骨齡」及抽血檢驗,以了解孩子發育狀況,適時給予治療,就能成功「轉大人」。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翊誠提醒,充分睡眠、補充營養,才是讓孩子長高的基本條件,家長無須迷信「照骨齡」,這可能讓孩子更沒自信。 「不同時期的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