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照骨齡了解孩子發育狀況 成功「轉大人」顧好2大關鍵

照骨齡了解孩子發育狀況 成功「轉大人」顧好2大關鍵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孩子偏矮,是每個家長的夢魘,坊間許多診所宣稱,透過「照骨齡」及抽血檢驗,以了解孩子發育狀況,適時給予治療,就能成功「轉大人」。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翊誠提醒,充分睡眠、補充營養,才是讓孩子長高的基本條件,家長無須迷信「照骨齡」,這可能讓孩子更沒自信。


「不同時期的成長,速度大不同。」李翊誠說,出生足月的新生兒身高約落於50公分上下。出生第1年平均長25公分。出生第2年平均長12.5公分。進入青春期之前,每年至少平均要長4至6公分。在寶寶3歲之前,成長發育最關鍵因素為充足的營養與甲狀腺素。前者可以避免罹患缺鐵性貧血,或因維他命D缺乏而造成「佝僂症」,而甲狀腺素則是腦部發育關鍵荷爾蒙。


進入小學後,生長激素越來越重要。李翊誠指出,青春期受到性荷爾蒙刺激,女生平均在8至13歲開始胸部發育,接著2.5至3年初經來臨。女生長高最快的階段是月經來臨的前1年,平均1年可長高8公分左右


月經來臨後,生長速度開始減緩,平均僅剩5至11公分生長空間。一般認為女性骨齡平均在14歲癒合。至於男生青春期較晚,9至14歲睪丸、陰莖開始發育,接著長鬍子、陰毛與腋毛。13.5至14歲,變聲與長喉結,此階段的前後1年生長速率最大,1年可長高10公分,一般認為男性骨齡平均在16歲癒合


李翊誠說,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太矮了,就請醫師安排「照骨齡」檢查,就收治過變聲4年的17歲高中男生,已超出醫療常規,做了檢查,等於浪費醫療資源。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矮小,至醫院看診前應準備好歷年的身高、體重、頭圍、出生週數與出生體重等紀錄,作為醫師診斷的參考依據。對於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而言,骨齡檢查可做為參考,但非必要之檢查。李翊誠強調,經驗豐富的醫師可根據生長曲線、病史、理學檢查等資料,做出適當判斷。


值得重視的是,個子較矮的孩子容易自卑,如家長常做比較,或責怪孩子因為不吃東西、不運動,才會這樣,可能讓孩子更沒自信。李翊誠提醒,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應該給予鼓勵與陪伴。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40歲女性有一陣子手腳常不自覺抽動,肢體也有點無力,看診時醫師診斷是癲癇發作,深入檢查顯示,她大腦長了顆約三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引發癲癇,造成手腳抽動與肢體無力,醫師換了數種藥物,好不容易先把癲癇控制下來,所幸經過腦瘤摘除手術,她的癲癇症狀終於緩解,目前已恢復正常...

閱讀詳情 »

喜歡刻意節食,營養失衡,或是喜歡宅在家,缺乏太陽光照射的人,小心會缺乏維生素D,不但長期有骨鬆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智、癌症上身。如何知道自己缺乏維生素D?藥師表示,事實上,缺乏維生素D有10大徵兆,常見包括:容易感冒、肥胖、容易抑鬱、經常骨頭疼痛等。聰明攝取維生素D也有訣竅,大家不妨快筆記! 高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的POLI(化名)1~2週前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咳嗽、喉嚨痛,感冒的症狀隨著時間過去已逐漸改善,但是他卻感到越來越喘,於是到急診求診。急診醫師初步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嚴重下降!緊急照會心臟科醫師後,高度懷疑是「急性心肌炎」。安裝葉克膜 確診為「急性心肌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活動,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連續八年皆針對主題企劃多元活動共襄盛舉。今年也特地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舉辦「愛正閃耀」音樂會,邀請到中中山椿萱合唱團、協會北區原野非洲鼓樂團、口琴演奏、古箏獨奏等各項精彩的節目內容,期盼藉由活動提高大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