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暗示你要排毒的幾種身體狀況

暗示你要排毒的幾種身體狀況

人體細胞65%是水分,細胞外也是水。如沒喝足夠水分,細胞沒辦法正常新陳代謝,出汗、小便都不足夠排毒。暗示你要排毒的幾種身體狀況:

便秘

    如果你排便間隔時間多於3天或3天以上,你可能患上了便秘。按照癥狀不同,便秘可分為習慣性便秘和偶發性便秘兩種類型。大腸形成糞便,並控制排便,是人體向外排出毒素的主要通道之一。如果毒存體內,影響脾胃的運行,造成大腸的傳導失常,導致腸道不通而發生便秘。長期便秘,糞便不能及時排出,會產生大量毒素堆積,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會繼發腸胃不適、口臭、色斑等其他癥狀,導致人體器官功能減弱,抵抗力下降。

    肥胖

    如果你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或身高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平方米)]大於24,就屬於肥胖。肥胖是一種營養過剩的疾病,如果長期過量食用高脂、高熱量食品,體內毒素就會滋生,造成機體失衡,引發肥胖。患者除體弱無力、行動不便、動作時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或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癥狀外,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質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異常。 

    黃褐斑

    內分泌發生變化、長期口服避孕藥、肝臟疾患、腫瘤、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都是黃褐斑發生的原因。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有嬌好的容顏,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的臉上出現瞭黃褐或淡黑色斑片,那一片片呈地圖狀或蝴蝶狀的斑片,使肌膚失去瞭原有的水嫩光澤。

    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各種毒素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隨著血液循環危及全身;而當排出受阻時,又會通過皮膚向外滲溢,使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痤瘡。此外,微量元素缺乏,精神緊張,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都是痤瘡的誘因。所以我們不能只注意“面子”上的功夫,而忽視了體內的“環保”。

    口臭

    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癥狀,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排不出去就變成了毒素。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感邪熱,虛火鬱結,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氣不清爽。 

    皮膚搔癢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無法解決的毒素。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以及內分泌障礙等使皮膚的這種功能減弱就會引發搔癢。

 

    慢性胃炎

      是由飲食沒有節制,脾胃虛弱、勞逸過度所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的癥狀。

    十二指腸潰瘍

    憂思鬱怒、肝鬱氣滯的內生之毒,飲食不節,過饑過飽,過食辛辣等物,嗜煙酒帶來的外來之毒都可引起十二指腸潰瘍。

    腸道易激綜合癥

    指腸道對刺激有過度的反應或有反常現象出現,致使血流滯緩,排毒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留存體內。主要特征是腹部不適或腹痛、腹脹、腹瀉、便秘。

各年齡階段的排毒注意:

  【15至25歲】

    這一時期正是女性月經來潮、生殖器官發育成熟時期,隨著卵巢的發育和激素的產生,皮脂腺分泌物也會增加,因此要使皮膚光潔紅潤而富有彈性,就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食品),如白菜、韭菜、豆芽、瘦肉、豆類等。同時,注意少吃鹽,多喝水。這樣既可防止皮膚乾燥,又可使尿液增多,有助於脂質代謝,減少面部滲出的油(油食品)脂。 

    【25至30歲】

    此時女性額及眼下會逐漸出現皺紋,皮下的油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光澤感減弱,粗糙感增強。所以在飲食方面,除了堅持吃淡食、多飲水的良好飲食習慣外,要特別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食品,如薺菜、胡蘿蔔、番茄、黃瓜、豌豆、木耳、牛奶等。

    【30至40歲】

    此時女性的內分泌和卵巢功能逐漸減弱,皮膚易乾燥,眼尾開始出現魚尾紋,下巴肌肉開始鬆弛,笑紋更明顯,這主要是體內缺乏水分和維生素的緣故這一時期要堅持多喝水,最好早上起床後飲一杯 (200~300毫升)涼開水。飲食中除堅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蔬菜食品)瓜果外,還要注意補充富含膠原蛋白(膠原蛋白食品)的動物蛋白質,可吃些豬蹄、肉皮、魚、瘦肉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許多職場及工作處所為確保營運不中斷,除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之外,也已升級為異地、分區、分流或遠距辦公。落實辦公防疫措施 適度運動提升健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落實辦公防疫措施外,營造運動健康氛圍,才能使上班族累積足夠的健康資本,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可梵/台北報導】男人不管到了幾歲,都會在意自己的床上表現,不過根據國內男性學醫學會統計發現,40歲以上男性約25%有勃起障礙,「陽痿」成了許多中年男子可能面臨的課題,即使有心和太太享受閨房情趣,關鍵時刻卻「垂頭喪氣」。中醫師黃慶雲臨床治療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陽痿的機率更高,其實只要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40出頭的小周投入時下熱門Uber行業,為了多賺一點錢,經常憋尿載客,沒客人時才趕緊找加油站上廁所。2周前發現小便時越來越不順,有時會解不乾淨,總是滴滴答答的,直到有次載客後遭投訴車上有尿臭味,才趕緊就醫,確診罹患攝護腺慢性發炎並開始服藥治療。後來周先生與老婆「人與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情下醫療量能備受關注,有民眾30日po出影片,內容是多名患者躺在衛福部台北醫院的戶外醫療等待區裡治療,另外醫療人員救治之餘還要掃除下雨積水,許多網友憂醫療資源不足。部立臺北醫院發聲明強調,該戶外帳篷是預防院內感染的等待區,沒有「無法收治病人之狀況」,並加裝遮雨簾,維護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