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暴力傾向者最怕又遇封城 「這幾招」助緩解情緒沸騰

暴力傾向者最怕又遇封城 「這幾招」助緩解情緒沸騰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都經歷過封城的防疫政策。為防止流行病蔓延,民眾非必要不得外出,進而也從中發現,當家人相處時間拉長,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發生的頻率與比例皆有攀升的趨勢。近來,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又逐漸升溫,會不會再度重返三級警戒或居家辦公誰都說不準,假使又落到全家人得關在一戶的情境,該如何及早發覺自己有暴力傾向並且預防暴力行為發生? 

以「指教」包裝暴力行為 施暴者常無自覺

首先,先來談談家暴發展可能的成因。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在過去的台灣,不論是家庭教育或校園教育,「體罰」都是普遍可被接受的,而暴力行為無論是肢體暴力、言語暴力,常被賦予「I'm OK,you're not OK」這類指教式觀念,進而被合理化。一般而言,施暴者會認為自己的重要性、階級地位較高,等同於擁有絕對權力,進而發展成不自覺的暴力行為,同時也會低估這些行爲對受暴者的傷害。

舉例來說,當家人之間在分享生活,一方抱怨自己受到委屈、挨罵,另一方可能會直接說出:「是因為你笨!」這類攻擊性言語。胡延薇分享,臨床上常見有心理問題的孩童,其父母常未意識到自己講出的話已對孩子造成傷害。如何改善?或許父母在話衝出口之前可以先設想,若今天是對朋友或同事,是否會講出一樣的話,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不因關係親密程度或年齡大小而改變,施暴者常忽略這一點。

以「破壞、傷害」來發洩情緒 施暴者高風險群

另外,還有一種家庭暴力成因,是佛洛伊德提出之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中的「替代作用」(Displacement)。即施暴者在職場、人際關係等外部環境中遇上挫折,會將情緒轉移至親近的人身上,而此時,家人很容易首當其衝,變成遭受情緒宣洩的代罪羔羊。

然而在發展成暴力行為之前,能否藉由某些特質察覺自己或對方有暴力傾向?胡延薇提到,有些因素確實有機率助長暴力傾向的形成,如「生長環境」。

研究顯示,在成長過程中常目睹暴力行為,或是長期被壟罩在施暴環境中的孩子,容易發展成不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還有控制慾強、安全感不足、執著於權利但在外未得到滿足,如有以上特質又剛好缺乏自我肯定,危險性可能會更高,例如:常以憤怒時想破壞東西此類行為來表現。

自覺快發展成暴力行為前 「抽身」為第一要務

若能意識到自己的暴力傾向,胡延薇提供一些方式幫助緩和情緒:

(1)深呼吸,儘速離開當下情境或情緒刺激來源,至社區或公園等戶外空間活動活動尤佳。

(2)平時可儲存能幫助自己緩和的音樂,意識到怒氣值升溫時,將自己思想抽離改投入音樂中。

(3)整理自己容易被哪些話語跟行為激怒,自我探討此類話語、行為是否真帶有惡意或貶意,練習換位思考。

(4)積極參與相關情緒管理、壓力調適、人際溝通等心理健康線上講座,培養同理心。

(5)與親密關係者一同進行伴侶諮商,彼此都需學會將氣話「換句話說」。


【延伸閱讀】

發飆、抓狂後很後悔 四種引導避免暴力行為

從鬼滅之刃看挖眼事件 「暴力攻擊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夏天即將來臨,各種防曬用品也紛紛出籠,皮膚科醫師提醒,要做好防曬,不只選擇適合的防曬乳,塗枺時間、厚度也同樣重要!一些人認為防曬係數越高越好,但SPF值30以上,所增加的防曬效果極微,可別為了怕黑使用過高係數防曬品,讓添加的化學性物質傷害肌膚,得不償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北市衛生局進行餐盒業者及國中小學、高中餐盒品質抽驗,結果在大安高工福利社委外廠商,檢出小白菜農藥殘留超標;另於內湖區一家專供公司團體及學校外訂便當的餐盒業者,檢出韭菜農藥殘留量超標5倍,衛生局已要求業者立即下架,並通知農政單位對來源廠商加強輔導。北市衛生局今年上半年進行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腸癌協會公益活動起跑!為關心大高雄地區民眾健康,國健局、高雄市衛生局、台灣腸癌病友協會與高雄各大醫院,攜手合作宣導癌症篩檢;並將於母愛光輝的五月,舉辦「歡馨腸愛健康GOGO」腸癌防治園遊會,為媽媽及一家人的健康共同把脈。根據高雄市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大腸癌篩檢人數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電視中強力播送「喝了在上!」、「阿~福氣啦」、「甜甜的,效果快」等廣告,但民眾可別以為「味道甜、好喝」,就當做飲料來飲用。常見的保力達B、維士比、康貝特及感冒糖漿等產品,都屬於藥品分級中的指示藥,雖不需處方籤,但仍應在專業人員指示下使用,若當飲料喝,小心喝多成依賴性,長期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