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替食安受害者討公義 民間食安受害者協會成立

替食安受害者討公義 民間食安受害者協會成立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臺灣過去經歷許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塑化劑、黑心油仍勾起民眾對食安的疑慮。對此,33位醫師、學者等發起人成立「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身為油症受害者的籌備會主任委員廖脫如表示,許多食安受害者受傷後,缺乏後續的健康照護和追蹤計畫,希望藉此倡議食安人權,維護食品受害者的權益,監督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政策,並不要再有受害者出現。

政府要顧食安 民眾才安心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表示,從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黑心油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到塑化劑等,食品安全議題長年以來都是台灣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日常生活環境當中,存在許多潛在有害物質,而人體會透過飲食暴露,進而引發慢性病、癌症。

然而,陳建仁指出,過去食安事件發生時,往往是亡羊補牢、緊急應變,消耗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將能運用精密檢測技術、大數據研究,來事先管控未知的食品有害物質,並了解有害物質與疾病的相關性,教導民眾如何正確的飲食,減少高風險有害物質的暴露。

他強調,雖近來食安案件減少,但仍有不足,包括是否應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對受害者權益保障有所說明,以及未來是否應訂定「國民營養法」等。他深信在「臺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成立之後,產官學可共同為食安努力。

食安受害者痛苦還在 盼建立健康追蹤制度

廖脫如提到,1979年的「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造成受害者皮膚病變、免疫系統失調,超過兩千人深受其害。所幸2009年台灣油症受害者協會成立,2015年立法院通過《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幫助油症受害者爭取醫療協助。

不過廖脫如說,現今食安中毒事件,卻沒有建立受害者的追蹤照護計畫,受害者更散佈各處無所依。此次成立台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將維護食安受害者權益,監督國家食安政策,以免憾事再度發生。

眾志成城 為食安受害者討公道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育良受訪指出,食安受害者的傷害難以證實,若由協會聚集各受害族群,可收集心血管疾病、第二代健康等資訊,分析後較容易證明是食安傷害,幫受害者取得公平和正義。另外,例如塑化劑事件前,已有資料顯示有些人體內塑化劑已經增加了,若能及早發現問題修正,能避免傷害進一步擴大。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顏宗海補充,食品安全都是長期危害,不會馬上發現,若未來受害者有狀況發生,即可透過協會獲得立即健康照護等協助。

【延伸閱讀】

半夜咳不停竟因胃食道逆流合併鼻涕倒流 中醫針灸迅速解決

MIT品質掛保證! 台灣製藥走出國際

戽斗女孩變正妹 手術後揮別口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海鮮營養豐富,但重金屬污染、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讓人擔心受怕。近日,據台灣《康健》雜誌報導,台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主任蔡永祥、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經研究推薦,以下6種海鮮,相對於其他種類來說,受污染程度較低,不易含有藥物殘留,可以放心食用。 1.小型青花魚。近海野生魚種...

閱讀詳情 »

我們總是覺得飯後走走或是洗個澡是很養生的事情,還有些人喜歡「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其實這樣的習慣都是飯後讓你短命的習慣,盤點一下,主要有下面的八個習慣,是90%的人飯後都會做的事情,殊不知這些事情讓你短命。 1、飯後立即吃水果 現象:很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認為能夠通過這個方式補充人體所需的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工作壓力大時間長,白天的事情已經繁忙不堪,晚上回家後或許還有一堆事情等著你,假日可能也還在加班,種種因素加在一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氣大,開始產生暴躁、睡眠不足、長痘痘、嘴巴臭,但是你知道以中醫的角度來看,火氣還分成肝、心、腸胃、腎與肺五種!開業中醫師陳天定表示,五種火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