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可怕皮膚癌「黑色素瘤」! 新療法可降3成復發死亡率

最可怕皮膚癌「黑色素瘤」! 新療法可降3成復發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黑色素瘤是一種轉移性強的皮膚癌,病人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且治療後平均2名患者就有1位會復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面世為黑色素瘤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醫師指出,其特點是無需確認是否存有基因突變既可接受治療,療效能降低三至四成的復發或死亡率。

黑色素瘤轉移能力強 4成患者發現時就晚期了

黑色素瘤是一種黑色素細胞發展成的皮膚癌,惡性程度高且轉移能力強,可能長在皮膚任何一處,但最常發病在腳掌、腳趾或指甲下方,許多病患以為是痣或胎記而延誤就診,治療相當困難。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華指出,台灣近4成患者初診時就是第三期或第四期,即便接受手術治療,晚期復發率仍超過6成。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表示,癌症基因突變BRAF患者約有16%,可以考慮標靶藥物治療,而剩下84%無BRAF基因的患者,只能以介白素、干擾素治療,效果有限卻副作用強烈。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 降3成復發死亡率

張文震主任指出,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無需考慮黑色素瘤患者BRAF基因問題,療效能降低三至四成復發或死亡率,長期追踪兩年腫瘤無復發比例高達6成,是黑色素瘤術後輔助治療與無法手術患者相當重要的治療方式。

張主任建議,避免復發、延長存活期是黑色素瘤的治療目標,越早接受抗PD-1單株抗體治療越好,藥物副作用導致治療中斷的比例小於一成,優於傳統治療,能讓病患接受術後治療不影響生活品質。

痣有這幾項特點要當心 儘速就診探究竟

廖怡華醫師建議,如果身上有痣,觀察幾項特點: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有變化,來決定是否需要盡快就診。現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可以提供給患者作為新的治療選擇,面對難纏的皮膚癌,及早治療別輕言放棄。

【延伸閱讀】

新一代電波拉皮 改善鬆弛效能更優化

面相越老越福氣? 小心恐為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友信全台校園巡迴影展 揭開無語良師背後的故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年僅23歲的凱渥男模張誌軒於深夜運動後,突感心臟不適,暈倒在地,緊急送醫後,仍不幸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王宗道提醒,高血壓為主動脈剝離的重要危險因子,年輕人仍須定期量測血壓,瞭解自身血壓狀況。 藝人「小鬼」黃鴻升去年也因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圖文記者蔡岳宏、影音記者田柏升報導】一名年僅22歲青年,確診原發性高血壓,雖然先執行生活型態與飲食控制,但24小時血壓監測顯示仍血壓降不下來,長期恐對器官造成傷害。考量父母希望給孩子不用藥物治療的機會,醫師建議施行經導管腎動脈交感神經燒灼治療,術後在不用任何降血壓藥物的情況下,青年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一億人,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作息。然而有一個疾病更可怕,每天都困擾著全球20億人,那就是睡眠障礙。在台灣約有700萬的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高達350萬人有睡覺打呼問題,不只會干擾旁人清夢,更可怕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你!老婆睡眠障礙就醫 竟是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療手術的進步讓麻醉需求日益提升,在傳統手術麻醉中,主要仰賴麻醉專科醫師經驗,因此部分開刀病患可能因麻醉深度不足,或是個體上差異,產生疼痛、躁動、甚至術中清醒而帶來極大恐懼感,大大影響手術進行與安全;抑或麻醉太深,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定、延遲清醒、術後全身無力,對開刀體驗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