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些失智症,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你對家裡長者(爸媽、公婆、岳父母)出現失智症狀有多少認識?有位朋友筱玉(化名)的婆婆因失智往生,她坦白說:「初期症狀發生時,根本不知道是失智,只覺得婆婆的行為越來越怪!很離譜!氣得我跟先生根本不想理她!」

要注意老人家發生的離譜事

什麼是離譜事件?有一次婆婆當著婆婆幾位好友的面前,氣憤指控筱玉偷自己包包的錢,要筱玉跪求說對不起,筱玉覺得太離譜「怎麼跟八點檔連續劇演得一樣!」,當場拒絕,未料婆婆憤怒情緒愈來愈張狂,在座友人勸筱玉為平息婆婆怒氣勉強為之,筱玉飆淚只能照做,從此不想再見到婆婆一面!

筱玉說婆婆是一位虔誠求道者,怎麼會變成如此離譜?但是先生家人完全不在意,她也不想去理解,只能跟朋友抱怨婆婆的離譜事件!後來婆婆的行徑越來越怪異,比方說,經常亂跑,

記不得回家的路,只好讓她帶著有電話號碼的手環,有好幾次麻煩各地區警察分局打電話請家人接老人家回家;愛亂買理財商品,等到家人發現時,財務早已損失;亂撕衛生紙,在房間裡亂撒,還說下雪了!由於怪異行為頻繁,長達半年之久,帶給家人生活諸多困擾,甚至引發家人之間的衝突,筱玉先生才驚覺是不是老人家生病了,送醫診斷後,才知道是認知功能退化,伴隨精神行為症狀的失智症,後來只能送至安養院接受專業照護,一年後心肺衰竭告別人世。

有些失智症,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有些失智症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最近國泰綜合醫院公關提供一篇「淺談失智症者的精神行為症狀」文章,是由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撰文,內容有提到:「失智症普遍被認為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事實上除了認知退化,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症症狀不是認知障礙嗎?一般人多半認為失智會「反覆、重複問同樣的事、一直講過去,或很快忘記剛做的事、講的話」,並不瞭解還有精神行為症狀,所會將各種脫序、激躁、睡眠障礙等行為認為是惱人麻煩事,讓家人出現精疲力竭的照顧症候群。就像朋友筱玉與她先生一樣,每天都緊張兮兮,隨時擔心又不知道又會發生什麼惱人事!

精神行為症狀又是什麼?廖品雯醫師在文中提到:「如病態收集行為、固著行為、錯認、憂鬱,睡眠週期混亂等。這些精神行為症狀容易出現在失智症的患者,並在失智症的任何病程都可能出現,隨著失智症的嚴重度增加而加劇。」原來長者出現懷疑親近家人會偷竊自己的東西、經常錯認回家的路、開始出現愛亂買東西的習慣,都是「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就像筱玉婆婆出現這些精神異常行為時,她與先生並沒有意識到老人家生病了,總覺得人老了真麻煩,怎麼講都不聽,所以廖品雯醫師提醒,當家中長者開始出現這些有別於以往的精神行為問題時,應盡快至醫院就醫,早日釐清病因及鑑別病症,才能減少症狀程度和症狀出現的頻率。

提早保健,是有效防止失智做法

有一種失智症是腦細胞逐漸死去的「退化性疾病」,病名是阿茲海默症,另一種是腦中風、腦動脈硬化造成神經細胞死去或神經系統運作受損的「血管性失智症」,無論是哪一種失智症,都會成為家人負擔及社會負擔,所以平日建立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從事放鬆心情活動,

才能降低失智症的發生。 有些失智症,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智擎總經理胡宇方將在明年1月20日卸任,結束他一年七個月的借調,回到台灣東洋。台灣東洋表示,胡宇方過去長期在東洋服務,是負責微脂體及長效緩釋製劑兩大研發平台的最重要推手,也是東洋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成員。對於他臨危授命,在過去一段時間接任智擎總經理,對智擎團隊的穩定、策...

閱讀詳情 »

不要留下財產, 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老後的境遇是靠錢來決定的? 從每天的小事到人生的重大決斷,作為把事情處理好的手段,金錢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逐漸老去,上了年紀之後,對於這一點的體會就會越來越深。 另一方面,金錢也能成為火種。尤其是財產,大部分的人都是能留下就留下,但幾乎可以說之後必定會發生...

閱讀詳情 »

光靠親情做不了看護, 能仰賴的只有家人以外的第三者。 對彼此不抱期待才能順利 對彼此的依賴,就是最大的敵人。即便是關係再好的親子也是如此,因為是親子才特別困難。 但是,如果是別人的話就能接受。因為,只要不是自己的父母,就可以平靜地接受對方逐漸衰敗的模樣,也能不被情緒左右,確實地做好看護工作。正因如此...

閱讀詳情 »

華茲注意到,人們傾向於將不同的影響力理論混為一談。他們可能聲稱發現了隱藏的高影響力人士(例如米爾格蘭實驗中的服飾商),並利用這些高影響力者來傳播事物。然而,事實是他們可能只是展開大眾媒體行銷活動,或是請名人於網路業配,而這無法勾起實質的口碑式傳播效應。華茲說:「人們會有意無意擴大解釋,讓無聊的東西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