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生活這樣過!為什麼不要留下財產,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不要留下財產, 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老後的境遇是靠錢來決定的?

從每天的小事到人生的重大決斷,作為把事情處理好的手段,金錢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逐漸老去,上了年紀之後,對於這一點的體會就會越來越深。

另一方面,金錢也能成為火種。尤其是財產,大部分的人都是能留下就留下,但幾乎可以說之後必定會發生糾紛。至今為止,我已經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老年生活這樣過!為什麼不要留下財產,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最後把財產花完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避免糾紛,也能在自己和孩子之間保持沒有隔閡的良好關係。

 

最近有不少人將生前贈與作為取代遺產的節稅對策。要說這麼做的原因,不就是期待子女能在將來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作為回報,好好照顧自己嗎?

可是實際上,人的心理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左右的。在作為子女之前,首先是個人。人們一旦入手的東西,即便是為了父母,也不會輕易地就放手。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所見到的殘酷現實。

與其抱持這種淡淡的期待而被背叛,不如比照前項所述的「謝謝和紅包袋」,每次受到照顧都以現金來支付,當場就結束,這樣不是更痛快些嗎?我覺得這種在最後把財產花完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避免糾紛,也能在自己和孩子之間保持沒有隔閡的良好關係。

 

老後要準備現金

關於存款和財產,有件事情想請各位注意。

那就是,即使擁有財產,也未必都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舉例來說,如果財產是不動產,或是屬於必須借助他人之手才能兌換現金的種類,那就必須注意。另外,假如自己因受傷或生病而動不了,或者開始出現認知障礙的症狀,就不能自己去銀行或在提款機領錢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做好把所有財產都交給家人的心理準備。

那麼,在財產都交給家人之後,若是本人因為生病,而不得不住進養護設施或醫院,又會變得怎麼樣呢?

一般來說,如果是由孩子幫父母選擇設施,大概會落在父母預想的金額約三分之一的地方。說到底,父母和子女對金錢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也會擔心照顧父母要花多少錢吧。另一方面,也會在意有多少財產能留在自己手裡。不管怎麼說,若是將經濟支配權從本人轉移給家人,家人未必會把這些錢充分地用在父母身上。關於財產方面的事,不要以為「老了就該聽孩子的」,而是「老了就該懷疑孩子」,這麼想才剛好。

自己手邊的現金,才是真正能夠自由運用的錢。請記住這一點。

有這個錢,就不能遞出感謝的紅包袋。所以我總是把「為老後做準備的現金化」這件事情記在心上。(笑)

首先大概要有一個保險箱。至於其他事情,像是「什麼樣的保險箱才好?」可以和身邊的人一起討論。

「自己的事情,我想盡可能自己來做。為此必須用到不少錢,請大家不要對財產抱有太多的期待。」放心地向子女和家人這麼宣布吧。

話雖如此,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是留下一筆財產才死去。「盡可能把錢花完再死吧」,我覺得這種程度的想法剛剛好。

 

老後要準備現金

關於存款和財產,有件事情想請各位注意。

那就是,即使擁有財產,也未必都能隨心所欲地使用。舉例來說,如果財產是不動產,或是屬於必須借助他人之手才能兌換現金的種類,那就必須注意。另外,假如自己因受傷或生病而動不了,或者開始出現認知障礙的症狀,就不能自己去銀行或在提款機領錢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做好把所有財產都交給家人的心理準備。

那麼,在財產都交給家人之後,若是本人因為生病,而不得不住進養護設施或醫院,又會變得怎麼樣呢?

一般來說,如果是由孩子幫父母選擇設施,大概會落在父母預想的金額約三分之一的地方。說到底,父母和子女對金錢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也會擔心照顧父母要花多少錢吧。另一方面,也會在意有多少財產能留在自己手裡。不管怎麼說,若是將經濟支配權從本人轉移給家人,家人未必會把這些錢充分地用在父母身上。關於財產方面的事,不要以為「老了就該聽孩子的」,而是「老了就該懷疑孩子」,這麼想才剛好。

自己手邊的現金,才是真正能夠自由運用的錢。請記住這一點。

沒有這個錢,就不能遞出感謝的紅包袋。所以我總是把「為老後做準備的現金化」這件事情記在心上。(笑)

首先大概要有一個保險箱。至於其他事情,像是「什麼樣的保險箱才好?」可以和身邊的人一起討論。

「自己的事情,我想盡可能自己來做。為此必須用到不少錢,請大家不要對財產抱有太多的期待。」放心地向子女和家人這麼宣布吧。

話雖如此,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是留下一筆財產才死去。「盡可能把錢花完再死吧」,我覺得這種程度的想法剛剛好。

 

老年生活這樣過!為什麼不要留下財產,把錢用完是為了子女們著想...

本文摘錄於高寶書版《這樣過日子剛剛好:醫師建議的長壽時代隨心所欲生活指南

 

【更多資訊請上《高寶書版》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體育署國際及兩岸運動組長許秀玲對媒體表示,在申辦世界沙灘運動會的會議中及會議後,台北沒有提出或諮詢有關2030亞運的申辦事宜,某體育界人士向記者質疑:「哪有國家不強力說服自己的城市爭取?甚至應該補助才對,爭取到了是我們整個台灣的光榮。」 該人士接著批評:「去年因亞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康弘昌/桃園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衝擊全球,台灣作為首先建立醫療防護體系的國家之一,也早早運用在地資源與企業合作模式,共同來建立台灣自己的防疫生產線,甚至在供應我國需求無虞之後,還可以援外協助友國。聚紡與興采此次利用旗下專利的機能布料技術投入防疫資源生產,組織防疫國家隊,桃園市長...

閱讀詳情 »

耳鳴會影響心理與人格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推動公共場所禁菸多年,根據國健署最新107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法定禁菸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雖然已經降至5.4%,但非禁菸的室外公共場所仍高達45.6%,其中最常暴露的場所就是「馬路上、街上、騎樓等戶外通行場所」(占26.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