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多囊性腎臟病家族史 應定期檢查保健康

有多囊性腎臟病家族史 應定期檢查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囊性腎臟病在台灣約每1000個人就可能會有一個人罹患,主要因基因的缺損,造成左右兩邊的腎臟不斷產生大小水泡,雖這些水泡屬於良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水泡也逐漸增加,甚至可能將原本腎臟撐成原本五倍以上的大小。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科謝至同醫師指出,在成人診斷中,多囊性腎臟病多為體顯性多囊腎,換句話說,多囊腎病患者子女也可能有一半機率遺傳到此疾病。

35歲男罹多囊腎 竟是遺傳性所致

一名35歲黃先生,過去除了血壓偏高,身體並無大病痛,直到近來接受公司員工體檢,卻發現兩邊的腎臟都變大,且長滿水泡,經詢問家族病史後得知原來黃先生父親已是已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者,且腎臟同樣也長滿水泡確診為遺傳性多囊性腎臟病,也就是多囊腎。謝至同醫師說,因此也建議黃先生兩位妹妹皆來檢查,也發現其中一位同樣患有多囊性腎臟病,並建議黃先生與妹妹們都需定期門診追蹤。

多囊腎病人腎臟功能易衰退 最終得面臨腎臟替代療法

謝至同醫師解釋,多囊性腎臟病不僅會使腎臟功能衰退,患者也會出現血尿、腎臟結石、泌尿道感染等症狀,且在腎臟以外的器官也可能會出現水泡,隨著腎臟體積的增加並伴隨著腎臟功能的退化;多數多囊腎病人最終會進入末期腎臟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雖需洗腎的年齡因人而異,但若為腎功能快速退化的病患,恐在50幾歲時就得開始洗腎。

多囊腎病患把握五關鍵 延緩腎臟功能衰退

雖多囊腎目前還未有效的方法可治癒,但患者平時仍可把握五個關鍵,幫助延緩腎臟功能衰退,包括控制血壓、注意飲食、不要隨意服用藥物、適度運動以及定期門診追蹤治療。謝至同醫師強調,近年來有一種新的口服藥物可進一步減緩水泡的生長速度、減緩腎臟功能退化,患者進一步詢問腎臟科醫師,重要是多囊性腎臟病早期無症狀,因此若得知家人罹患多囊性腎臟病,也因儘早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

三代祖孫都發病 多囊腎洗腎提早15年

年紀輕輕就洗腎?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小腿出現如蜘蛛網狀的紋路?小心,靜脈曲張上身!現年60歲的張女士經營餐廳多年,因工作常需久站,多年前小腿就出現蜘蛛網般的淺藍色紋路,本不以為意,沒想到近幾年,症狀卻日益嚴重。不僅患部又脹又癢,甚至出現如蚯蚓般的明顯青筋,讓張女士不敢穿短褲外出,就怕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 小腿出現如蜘蛛網狀的紋路?小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是世界心理衛生聯盟發起,並被世界衛生組織接受所訂定的重要日子,現今越來越受到國際間的重視,每年世界各國均呼應世界心理健康日的主題,共同傳播心理衛生的概念;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Young People and Menta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肺癌藥物發展有三次大革命,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到現在的免疫治療。衛生福利部剛公布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於9月6日上路,明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經衛生福利部核准登記後,可用於第一期至第三期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第四期病人,可提供肺癌病人治療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正常人睡眠能達到深度睡眠週期,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淺眠、睡眠品質差,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睡足8小時,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還是睡不飽的原因。若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打呼、夜尿多、白天嗜睡、容易頭痛、產生高血壓,最好接受睡眠檢測。57萬潛在呼吸中止症患者 醫學會籲大眾重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