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多囊性腎臟病家族史 應定期檢查保健康

有多囊性腎臟病家族史 應定期檢查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囊性腎臟病在台灣約每1000個人就可能會有一個人罹患,主要因基因的缺損,造成左右兩邊的腎臟不斷產生大小水泡,雖這些水泡屬於良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水泡也逐漸增加,甚至可能將原本腎臟撐成原本五倍以上的大小。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科謝至同醫師指出,在成人診斷中,多囊性腎臟病多為體顯性多囊腎,換句話說,多囊腎病患者子女也可能有一半機率遺傳到此疾病。

35歲男罹多囊腎 竟是遺傳性所致

一名35歲黃先生,過去除了血壓偏高,身體並無大病痛,直到近來接受公司員工體檢,卻發現兩邊的腎臟都變大,且長滿水泡,經詢問家族病史後得知原來黃先生父親已是已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者,且腎臟同樣也長滿水泡確診為遺傳性多囊性腎臟病,也就是多囊腎。謝至同醫師說,因此也建議黃先生兩位妹妹皆來檢查,也發現其中一位同樣患有多囊性腎臟病,並建議黃先生與妹妹們都需定期門診追蹤。

多囊腎病人腎臟功能易衰退 最終得面臨腎臟替代療法

謝至同醫師解釋,多囊性腎臟病不僅會使腎臟功能衰退,患者也會出現血尿、腎臟結石、泌尿道感染等症狀,且在腎臟以外的器官也可能會出現水泡,隨著腎臟體積的增加並伴隨著腎臟功能的退化;多數多囊腎病人最終會進入末期腎臟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雖需洗腎的年齡因人而異,但若為腎功能快速退化的病患,恐在50幾歲時就得開始洗腎。

多囊腎病患把握五關鍵 延緩腎臟功能衰退

雖多囊腎目前還未有效的方法可治癒,但患者平時仍可把握五個關鍵,幫助延緩腎臟功能衰退,包括控制血壓、注意飲食、不要隨意服用藥物、適度運動以及定期門診追蹤治療。謝至同醫師強調,近年來有一種新的口服藥物可進一步減緩水泡的生長速度、減緩腎臟功能退化,患者進一步詢問腎臟科醫師,重要是多囊性腎臟病早期無症狀,因此若得知家人罹患多囊性腎臟病,也因儘早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延伸閱讀】

三代祖孫都發病 多囊腎洗腎提早15年

年紀輕輕就洗腎?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姿儀報導)嬰幼兒在學齡前的教育,是許多家長們非常需要的一門學習課程,特別是0~3歲的小寶貝,在還沒有上幼稚園以前,家長常面臨不知如何給予正確成長教育的問題,希望帶著小寶貝出門同樂一起做體驗教育,卻無適合的場地和教育資源而感到不便和苦惱。桃園縣政府社會局今日(20日)熱力舉辦「大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氣溫不斷飆高,連鎖超商、超市、大賣場、速食店、百貨公司,紛紛推出霜淇淋商品搶客,隨處可見店家的霜淇淋販賣機前大排長龍,小朋友更是趨之若鶩。專家指出,霜淇淋的含乳量低,與其吃霜淇淋補鈣,不如直接喝牛奶,吃霜淇淋只會增肥。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近3成民眾,每1至2周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人的體內有一些沉默器官,平時感覺不到其存在,出現問題時卻常讓人出乎意料之外,腎上腺就是其中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醫師伍嘉偉表示,近期有一位49歲的病患,近年來高血壓症狀變得難以控制,數月前更出現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體重減輕及心悸等現象,經診斷發現原來是腎上腺「嗜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許多人喜歡騎自行車運動,不但能幫助增加心肺肌耐力,也能有效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邱政凱指出,騎自行車時,一定要懂得暖身收操,才能避免造成運動傷害。首先,騎自行車前,應調整坐墊高度,最佳的踏板高度,是在最低點時,膝蓋伸直卻不感到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