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這幾種心血管病史的人要當心 猝死可能找上你

有這幾種心血管病史的人要當心 猝死可能找上你

現年75歲的張媽媽,有高血壓問題,但是沒有心臟病史,2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幸好在軍中學過急救的兒子立即施行CPR,救護車趕到後,以AED進行急救,讓心跳恢復運作,否則家住公寓的張媽媽,很可能在樓梯搬運時錯過黃金時間。

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每年有將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而送醫,甚至是猝死。另外,根據臨床統計,猝死大約占所有死亡人口的15%至20%,而猝死患者當中有75%的人是因為心臟相關疾病導致,且大部分是嚴重的心律不整所引發。

心臟科醫師表示,在一般正常的狀況下,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但如果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某些因素擾亂,導致心跳太快、太慢或不規律的跳動等狀況,就叫做心律不整。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鐘法博指出,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大多的心律不整不至於致命,但因心室顫動和心室頻脈而造成的心律不整致命性最高,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因心臟和腦部受損而死亡。

鐘法博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室顫動/頻脈為引發猝死之其中1種最為嚴重的心律不整,造成的原因可分成2部分:其中,35歲以上的人,多半是因為本身有心臟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而造成;此外,是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大多是屬於遺傳性的,因為先天基因變異,或心臟肌肉病變而導致。大多數的患者在心室顫動/頻脈第1次發病前其實是沒有症狀的。而有些人可能於初期有心悸、昏倒等警訊;因此,對於心室顫動/頻脈引起的心律不整,絕不可掉以輕心。

2010年台北市約1,500位猝死案例,其中70%至80%是因為心室顫動導致,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醫療政策與媒體公關委員會主委翁國昌教授歸納,發生猝死的案例通常分成以下幾種情況,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更需特別注意:

1.冠心症:曾接受繞道手術或架設支架。
2.心臟衰竭:瓣膜問題、心肌病變,或因高血壓所導致。
3.肥厚性心肌病變。
4.不明原因造成原發性心室顫動:可能遺傳造成。


即使接受過治療,仍然難以預防突發性猝死,因此「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使用非常重要。AED的操作非常簡單,只要依照指示將AED裝置於路倒叫不醒的病人,機器會自動判讀是否需要電擊,且台灣對於操作AED急救法規上免除刑責,民眾不用擔心因此觸法或判斷錯誤造成傷害。此外,有心室顫動病史的病人,也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加裝植入式去顫器(ICD)。

猝死來得又急又快,但也是有跡可循的,因為猝死跟心血管和心臟健康大有關係,因此,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等,並且做好控制。同時也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作息正常、少熬夜,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飲食要均衡等,這些對於猝死的預防都相當重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當秋冬來臨,低溫加上冷風,家有氣喘兒的父母最怕孩子發作。醫師指出,其實孩子有沒有氣喘,在嬰幼兒時期就有跡可循,例如四肢屈側部位常起紅疹、搔癢等過敏現象,就要高度懷疑是氣喘;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夠大幅降低日後發作的機率。家長該如何觀察孩子是否有過敏呢?台北慈濟醫院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根據統計,先天性白內障多是家族遺傳因素,但是您知道環境也是引起先天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原因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醫師歐明哲表示,若孕婦在懷孕當中感染水痘或是德國麻疹,嬰兒就容易患有先天性白內障。所謂先天性白內障是指一出生就有白內障,而先天性白內障是由遺傳或是非遺傳所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胃潰瘍常復發要小心!一名年僅12歲的男童,日前持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就醫治療仍無法改善,進一步接受內視鏡檢查,竟發現十二指腸長出多顆腫瘤,並已轉移肝臟,確診罹患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醫師指出,胃潰瘍、胃穿孔反覆發生,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典型症狀,建議患者就醫檢查。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名人鄭秀文、謝霆鋒、杜德偉、朱孝天、鄧麗君都有氣喘,而最著名的就是鄧麗君因為氣喘而早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詹雲翔醫師表示,氣喘多為先天性遺傳,建議有氣喘的人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天氣變化時也要特別注意,以免氣喘發作。詹雲翔醫師說,氣喘可分為先天型與後天型,雖然主要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