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5歲的張媽媽,有高血壓問題,但是沒有心臟病史,2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幸好在軍中學過急救的兒子立即施行CPR,救護車趕到後,以AED進行急救,讓心跳恢復運作,否則家住公寓的張媽媽,很可能在樓梯搬運時錯過黃金時間。
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每年有將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而送醫,甚至是猝死。另外,根據臨床統計,猝死大約占所有死亡人口的15%至20%,而猝死患者當中有75%的人是因為心臟相關疾病導致,且大部分是嚴重的心律不整所引發。
心臟科醫師表示,在一般正常的狀況下,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但如果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某些因素擾亂,導致心跳太快、太慢或不規律的跳動等狀況,就叫做心律不整。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鐘法博指出,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大多的心律不整不至於致命,但因心室顫動和心室頻脈而造成的心律不整致命性最高,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因心臟和腦部受損而死亡。
鐘法博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室顫動/頻脈為引發猝死之其中1種最為嚴重的心律不整,造成的原因可分成2部分:其中,35歲以上的人,多半是因為本身有心臟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而造成;此外,是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大多是屬於遺傳性的,因為先天基因變異,或心臟肌肉病變而導致。大多數的患者在心室顫動/頻脈第1次發病前其實是沒有症狀的。而有些人可能於初期有心悸、昏倒等警訊;因此,對於心室顫動/頻脈引起的心律不整,絕不可掉以輕心。
2010年台北市約1,500位猝死案例,其中70%至80%是因為心室顫動導致,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醫療政策與媒體公關委員會主委翁國昌教授歸納,發生猝死的案例通常分成以下幾種情況,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更需特別注意:
1.冠心症:曾接受繞道手術或架設支架。
2.心臟衰竭:瓣膜問題、心肌病變,或因高血壓所導致。
3.肥厚性心肌病變。
4.不明原因造成原發性心室顫動:可能遺傳造成。
即使接受過治療,仍然難以預防突發性猝死,因此「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使用非常重要。AED的操作非常簡單,只要依照指示將AED裝置於路倒叫不醒的病人,機器會自動判讀是否需要電擊,且台灣對於操作AED急救法規上免除刑責,民眾不用擔心因此觸法或判斷錯誤造成傷害。此外,有心室顫動病史的病人,也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加裝植入式去顫器(ICD)。
猝死來得又急又快,但也是有跡可循的,因為猝死跟心血管和心臟健康大有關係,因此,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等,並且做好控制。同時也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作息正常、少熬夜,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飲食要均衡等,這些對於猝死的預防都相當重要。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糖友自行停藥改吃保健食品 醫師警告:恐危及生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者可不能隨意亂停藥,否則一旦血糖未控制良好,賠掉了可是健康!一名75歲洪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但這陣子因聽信直銷,購入保健食品取代糖尿病藥物,沒想到日前出現意識不清、尿失禁等症狀,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血糖過高所導致,險些危及生命,所幸經胰島素治療後,患者...
閱讀詳情 »最新!【累計833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2021.08.27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8月27日為止,已經有833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新冠肺炎】又見+0 26.5萬劑AZ疫苗已於上午抵台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分別自瑞典、美國、印尼(3例)及印度(2例)入境;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境外移入7例 來自瑞典、美、印尼、印度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
閱讀詳情 »接種疫苗引起心包填塞猝死? 心臟科醫師剖析可能原因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幾起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初步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所引起的心包填塞,心臟內科醫師表示,部分民眾施打疫苗之後,血壓可能會比平常高一點,一旦血壓超過140/90,就應高警覺,如超過180/100,應緊急就醫。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