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這幾種心血管病史的人要當心 猝死可能找上你

有這幾種心血管病史的人要當心 猝死可能找上你

現年75歲的張媽媽,有高血壓問題,但是沒有心臟病史,2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幸好在軍中學過急救的兒子立即施行CPR,救護車趕到後,以AED進行急救,讓心跳恢復運作,否則家住公寓的張媽媽,很可能在樓梯搬運時錯過黃金時間。

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每年有將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而送醫,甚至是猝死。另外,根據臨床統計,猝死大約占所有死亡人口的15%至20%,而猝死患者當中有75%的人是因為心臟相關疾病導致,且大部分是嚴重的心律不整所引發。

心臟科醫師表示,在一般正常的狀況下,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下,但如果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某些因素擾亂,導致心跳太快、太慢或不規律的跳動等狀況,就叫做心律不整。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鐘法博指出,心律不整的原因很多,大多的心律不整不至於致命,但因心室顫動和心室頻脈而造成的心律不整致命性最高,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因心臟和腦部受損而死亡。

鐘法博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室顫動/頻脈為引發猝死之其中1種最為嚴重的心律不整,造成的原因可分成2部分:其中,35歲以上的人,多半是因為本身有心臟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而造成;此外,是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大多是屬於遺傳性的,因為先天基因變異,或心臟肌肉病變而導致。大多數的患者在心室顫動/頻脈第1次發病前其實是沒有症狀的。而有些人可能於初期有心悸、昏倒等警訊;因此,對於心室顫動/頻脈引起的心律不整,絕不可掉以輕心。

2010年台北市約1,500位猝死案例,其中70%至80%是因為心室顫動導致,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醫療政策與媒體公關委員會主委翁國昌教授歸納,發生猝死的案例通常分成以下幾種情況,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更需特別注意:

1.冠心症:曾接受繞道手術或架設支架。
2.心臟衰竭:瓣膜問題、心肌病變,或因高血壓所導致。
3.肥厚性心肌病變。
4.不明原因造成原發性心室顫動:可能遺傳造成。


即使接受過治療,仍然難以預防突發性猝死,因此「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使用非常重要。AED的操作非常簡單,只要依照指示將AED裝置於路倒叫不醒的病人,機器會自動判讀是否需要電擊,且台灣對於操作AED急救法規上免除刑責,民眾不用擔心因此觸法或判斷錯誤造成傷害。此外,有心室顫動病史的病人,也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加裝植入式去顫器(ICD)。

猝死來得又急又快,但也是有跡可循的,因為猝死跟心血管和心臟健康大有關係,因此,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血壓、血脂、血糖等,並且做好控制。同時也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作息正常、少熬夜,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飲食要均衡等,這些對於猝死的預防都相當重要。

相關推薦

看電視會讓你更肥的說法,來自一些先前的研究指出看電視容易讓你分神,忘了吃下多少東西。不過最新的研究有更進一步的證據,說明看情節緊湊的動作片會讓你肥得更快。但研究也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人們並不特別在意他們到底吃下了什麼。這項由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與品牌實驗室 (Food and Brand La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轉眼之間即將揮別炎炎夏日,許多愛美的消費者想要趁中秋節連假使用化粧品美白肌膚,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您選購美白化粧品時,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產品外包裝的全成分標示,是否含有衛生福利部(衛福部)核准使用的美白成分。(圖文提供/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目前衛福部核准使用的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0歲的吳先生,任職於知名大企業,平時對自我的要求很高,無論多疲勞都將所有目標視為挑戰。但近期身體出現腰酸背痛、肌肉緊繃,伴隨著偶爾的呼吸困難,完全無法放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吳孟璋表示,吳先生的案例是生活中常見的縮影,可以透過生理回饋身心療法...

閱讀詳情 »

現在很多人得痛風,發作起來痛得冷汗直流,拖著腿也走不動。這種病不發作的時候人好好的,到醫院也查不出來什麼毛病,只是告訴你尿酸高點,其他沒事。 尿酸怎麼會高?醫生說是因為喝酒過多、吃了太多高蛋白食物。很多人聽了馬上控制飲食,可是不管怎麼忌口,該發作它還是痛。為什麼會從大腳趾頭開始痛,後期還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