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生活腳步緊湊,白天早早上班,入夜後加班是家常便飯,面對龐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唯有「甜食」入口時能讓心情雀躍,珍奶、巧克力、軟糖、蛋糕帶來的短暫愉悅就像抽菸一樣令人上癮,一旦愛上就很難戒掉~不過吃太甜恐造成身體負擔,以下幾種快樂食物有著類似的神奇療癒效果,不妨改吃試看看~

 

Q:吃甜食會帶來短暫快樂的原因?

吃甜食,喝含糖飲料,確實會帶來愉悅,因為甜食刺激了大腦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而血清素正是調節情緒的關鍵,能使人感覺幸福、開心;多巴胺則是帶來充滿幹勁和興奮的激素。。不過甜食並不一定能治癒抑鬱,如同抽菸和吸毒一樣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幸福感稍縱即逝,長期依賴反而會讓人無法自制、難以控制情緒。以下幾種快樂食物也能帶來類似的幸福感,比起甜食來得更健康!

(延伸閱讀:吃薏仁會變白,那吃什麼會反黑?美白控千萬要避開的食物!|美白秘訣

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 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pinterest

抹茶:抹茶富含豐富的茶胺酸,這種胺基酸可降低壓力和焦慮,對於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來說是相當好的快樂來源~添加在甜食當中也能起小小作用。

牛奶:缺鈣會出現情緒不穩、暴躁、失眠等問題。而牛奶正是鈣富含豐富的鈣來源,有效改善暴怒情緒,像是起司、優格也可以。

(延伸閱讀:抹茶控必吃!好吃到掉眼淚的軟萌毛巾卷、雪崩抹茶蛋糕,通通列入口袋名單|下午茶推薦

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 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pinterest

 

堅果:多數堅果富含礦物質鎂及維生素B,可幫助大腦多多分泌血清素,血清素足夠了,就能使我們心情感到愉悅,堅果營養價值豐富還增強免疫力。

全穀類米飯:由於白米飯為精緻澱粉,無法有效維持血糖,容易造成暴餓、脾氣暴躁等現象,可改吃全穀類米飯,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植化素等,能夠增加並延長飽足感,對於減重者也是相當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連唱六天也不怕累垮~蔡依林即將開演唱會,電力滿格據說跟堅果有關|零食推薦

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 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pinterest

 

 

番茄:番茄中的茄紅素可防止肌膚和血管老化,抗氧化作用為維生素E的100倍,亦有抗發炎之效,而葉酸、鎂、鐵、維生素B6能夠幫助大腦控制情緒。

香蕉:香蕉含有生物鹼,效用是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另外維生素B6可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也能夠藉此提升愉悅感。

(延伸閱讀:痘痘越吃越少的6大食物!人如其食,擺脫痘花妹稱號,吃出理想健康肌~|健康飲食

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 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pinterest

 

蛋白質:蛋白質在消化分解後會變成小分子胺基酸,如色胺酸、苯丙胺酸、麩胺酸,正是神經傳遞物質、荷爾蒙、調節情緒的關鍵元素,因此多攝取蛋白質食物,如豆魚蛋肉類也可以獲得滿足感。

魚油:魚油除了從魚肉中找尋,也可從保健食品攝取,魚油中富含Omega3對人體有益,有心血管保健、抗發炎、對抗憂鬱、降血脂、預防失智、保護眼睛等功效。

(延伸閱讀:擺脫黑眼圈,這5種食物一定得先戒!不然美容覺睡再飽,過敏性黑眼圈依舊永相隨~|知識文

有點憂鬱有點悶~除了甜食可以帶來短暫愉悅,還有這些快樂食物可抗憂鬱 療癒身心|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pinterest

 

下次想吃甜食來療癒自己時,不如改吃以上的快樂食物吧~

 

延伸閱讀:冷颼颼來杯養生茶最暖心!蔡依林靠「這杯」消水腫,張鈞甯、林依晨都愛紅棗湯|女星健康秘訣
吃薏仁會變白,那吃什麼會反黑?美白控千萬要避開的食物!|美白秘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疫情逐漸受控,疫苗也陸續到位。隨著施打族群擴大,坊間充斥許多施打疫苗引發負面影響的疑慮。然而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保護傘,隨著變種病毒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流行,民眾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看法有所保留,本次邀請台灣疫苗推動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教授及理事長黃玉成教授,為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