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藥要喝水 以免結晶尿傷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天氣冷,許多長者不喜歡喝水,就是希望能減少上廁所的機率,但要小心,若長期憋尿,恐會埋下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子;醫師提醒,尤其是長者多有慢性病,若是服藥物,不多補充水分,就會使尿液中的藥物濃度變高,形成結晶,極誘發急性腎損傷。

像是常用於泌尿道感染的藥物,包括磺胺藥、頭孢菌素等,容易因感染症狀導致容易流汗,服藥後若水分補充不足,就容易造成結晶沉澱在腎臟;鹿港基督教醫院藥劑課藥師游逸群指出,包括免疫風濕藥物、利尿劑等,除了服藥期間應多注意血鉀變化,更重要就是要多補充水分。

藥師游逸群進一步說明,其中維他命C也被證實若過量食用,恐會增加尿液中草酸鹽的排泄,增加結晶尿的機率,因此若服用相關藥物時,也應盡量避免過量補充維他命C,且成人每天建議攝取維他命C的量最好達到60至100毫克,避免超過2000毫克。

其實除了食物、湯品等,一般人每天建議補充1500至1800毫升的白開水,且維持尿量約1500毫升,就能幫助有效代謝藥物;游逸群呼籲,年長者在白天可多補充水分,到晚上時再慢慢減量,就能減少跑廁所的困擾。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2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家長若屬於較胖體質,養出胖小孩的機率相對較高,且包括隔代教養的家庭,也可能容易出現胖小孩;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兒童出現肥胖,主要是因家庭生活型態的習慣所導致,包括飲食、運動等,都是導致肥胖的關鍵。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以國小肥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入秋日夜溫差大,民眾容易因身體調適溫度不良、免疫力不足,而感冒生病。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表示,平常可多補充鋅含量高、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海鮮類、深綠色葉菜類,能增加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達到預防感冒的效果。鄭金寶指出,鋅是人體的重要元素,能幫助免疫力系統酵素合成,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遠離毒品、預防藥物濫用已是全民共識,但普遍存在的錯誤認知卻令人憂心!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北區反毒教育資源中心調查發現,有近3成民眾不知該如何正確尋求醫療協助及改變用藥行為;還有近3成7的人認為,出入網咖或夜店並不會染上毒癮,顯見民眾對毒品藥物濫用和高危險場所的防範仍不足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近日國內發生油品安全問題,有人建議回歸古早,改用豬油或椰子油;對此,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表示,現代人吃肉多又動得少,若以動物油脂取代植物油脂,人體會缺少無法合成的脂肪酸,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圖片來源/取自資料庫)蔡玲貞指出,大部分動物油脂,如豬、牛、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