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本土新冠Rt值0.7疫情漸緩和? 莊人祥:小心反轉趨勢

本土新冠Rt值0.7疫情漸緩和? 莊人祥:小心反轉趨勢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86例本土病例,新北市120例最多外,苗栗縣確診56例超越台北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稍微趨緩但沒有很明顯,除排雙北以外,其他縣市漸漸提升病例數;另外,雖然指揮中心估算Rt值下降至1以下,但仍有24例死亡,重症多在60歲以上。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本土新冠Rt值0.7疫情漸緩和? 莊人祥:小心反轉趨勢

▲6月11日本土新增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病毒社區傳染力降至1人以下 傳《欣傳媒》總監染疫驟逝疑隱形缺氧導致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日前公布台灣社區新冠Rt值1.02,最近內部計算Rt值已經下降至0.7,不同算法可能還會更低,但有時Rt值下降至1以下,會有反轉跡象,因此仍然無法放鬆;陳時中強調,端午節假期請民眾務必非必要不要出門,在家中保護自己,把人潮移動量降到最低。


傳出《欣傳媒》總監林芳怡,因身體感到不舒服送醫,不到24小時不幸病逝,經檢查後確診為新冠肺炎,令外界感到相當震驚。指揮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很有可能是隱形缺氧導致,症狀非常難發現,雖然仍未收到相關資訊,在發生隱形缺氧時,沒有些偵測的確比較難發現,發作惡化有時很快,集檢所都已配發儀器監測。


重症病患60歲以上占70% 整體重症率占33.9%


重症患者多在60歲以上年長者,羅一鈞表說明,統計5月11日至6月10日重症患者共1,860名,分別男性59%與女性41%,60歲以上有1,295名占70%,在細分年齡層,80歲月占10%、70至79歲占25%、60至69歲占53%,40歲至59歲占25.8%,其他青壯年與幼童很少。


羅一鈞補充,4月20日後確診個案共11,142例,依WHO嚴重度分類,1,953人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約占17.5;年齡高於60歲年長者,共有3,965位個案,當中1,346例為重症占33.9%。


表演團體退票到須親往郵局? 陳時中:因避免外出將與文化部反映


另一方面,全國3級警戒下,許多文化場館與演藝中心都關閉,演唱會等活動停辦,但表演團體要求須到郵局寄回票券才能退票,如果在警戒期內許多民眾非常擔憂因群聚感染,希望能改變退票方式;陳時中回應,會在跟文化部反映,現在疫情不樂觀,一定要盡量避免外出,減少人擠人安排退票。


本土新冠Rt值0.7疫情漸緩和? 莊人祥:小心反轉趨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端午節最好在家減少出門非必要不要返鄉。(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強調,端午節假期民眾最好不要移動,能夠在家中最好,同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果有不舒服量體溫也戴上口罩,也要和衛生局聯繫尋求就醫,大家儘量避免返鄉,如果無法避免,至少減少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同時也維持戴口罩與洗手,同時「邊境」嚴管將持續實施,視國內疫疫情狀況調整。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產後回不去了? 惱人妊娠紋及私密處困擾PLT內在修復
▸此波疫情是否能得到控制 陳建仁提出2大重要觀察指標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醫護及檢驗人員不辭辛勞堅守在第一線奮戰,其中在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台中榮總義不容辭的接下了許多任務,包括治療中部地區染疫患者,全院的醫護及行政同仁也投入了入院TOCC及民眾快篩檢測的行列,因此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辛勞,臺中榮總與農糧署合作特別致贈花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肝敵清膜衣錠0.5毫克」因不符合加拿大藥品規格,共計14萬顆在加國須全面回收,雖然藥物規格在台灣合法,考慮長期運送很可能降低品質,除非廠商提出值保證文件,否則不得在台銷售。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肝敵清膜衣錠0.5毫克」(Ent...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持續對國人生命健康構成莫大威脅,而近年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出現一道曙光。 腫瘤血管新生 使癌細胞逃脫免疫細胞攻擊 不過,癌細胞誘發周邊環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雜亂增生的血管與極化的巨噬細胞抑制了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避免疫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華隊在東奧表現亮眼,選手奪牌數創新高,許多人藉由電子媒體,追蹤每日的比賽戰況,支持這些在國際發光發熱的臺灣選手。但長時觀看賽事,眼睛很容易疲勞乾澀,有些嚴重甚至會導致黃斑部病變。眼睛用力注視 長時間恐致視力模糊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當眼睛一直注視屏幕的時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