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東奧戰報∕楊勇緯柔道摘銀 羅嘉翎跆拳道奪銅

東奧戰報∕楊勇緯柔道摘銀 羅嘉翎跆拳道奪銅

記者陳勇霖∕綜合報導

在新冠疫情威脅下,東京奧運各項賽事持續進行中,中華代表隊先後在24日、25日贏得1銀1銅,一為排灣族楊勇緯摘下柔道銀牌,為奪臺灣柔道奧運史上首面獎牌;另一位是跆拳道小將羅嘉翎奪得銅牌。兩人年紀尚輕,前途大有可為。

23歲的楊勇緯,生涯第一次出戰奧運,就以連勝三場的優異表現晉級金牌戰,對上三屆世錦賽金牌、上屆里約奧運銅牌的日本好手高藤直壽。兩人曾有兩次對戰經驗,這次再度對戰,竟是體壇最高殿堂,這位排灣族勇士雖敗猶榮地奪得銀牌。

楊勇緯為中華隊奪得本屆東京奧運第一面獎牌,也是柔道隊參加奧運53年來的第一面獎牌,而且開幕第一天就奪牌,也刷新了過去中華隊最快紀錄。體育署長張少熙立即在現場頒發總統賀電。

體育署表示,奧運柔道改為積分排名制以後,楊勇緯就是體育署重點栽培的對象,不僅送往日本訓練,今年4月還是第一波施打疫苗的選手,讓他安心出國打大獎賽,搶到奧運第八種子。東京奧運第一天,柔道隊的楊勇緯奪銀,小學兼大學同學的林真豪也拿到女子48公斤級第七名,是我國柔道隊奧運史上成績最輝煌的一天。

另外,跆拳小將羅嘉翎也於25日傳出捷報,年僅19歲的她,在女子57公斤級比賽踢下銅牌,使得我國本屆奧運獎牌數累積1銀1銅,這面銅牌也是臺灣跆拳道在奧運賽場上第9面獎牌,張少熙署長亦到場頒發總統賀電。

出身跆拳道世家的羅嘉翎(新北市),身高183公分,身材條件出眾,場上對戰不輸歐美好手,在體壇迅速崛起,亦為臺灣首位連續兩屆在世青賽奪金的選手。

體育署表示,東京奧運延期一年,給了羅嘉翎更多準備機會,在體育署積極栽培下,持續精進成長,五月底順利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創下臺灣跆拳道歷屆奧運挑戰此量級最年輕的選手。

羅嘉翎在奧運首戰,面對韓國選手李雅凜,鏖戰至驟死賽,因對手背逃、出線,接連被裁判警告,以20比18勝出。接著8強賽,面對2019世錦賽銅牌得主、加拿大選手Skylar Park,順勢以18比7獲勝,闖進四強。

在準決賽,羅嘉翎遭遇2018青年奧運銀牌、18歲的美國新星Anastasija Zolotic,以5比28落敗。在銅牌戰役,羅嘉翎對上今年非錦賽金牌、來自尼日的Tekiath Ben Yessouf,在關鍵第三回合,兩次上端攻擊得分,最後以10比6勝出,贏得銅牌。也使得我國跆拳道隊的奧運累積獎牌,來到2金1銀6銅,是繼2012倫敦奧運曾櫟騁在該量級奪銅後追平佳績。

相關推薦

對於初學者和一般的高爾夫愛好者來說,沒有必要去對球的飛行軌蹟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但一定要清楚一點,就是如果想把球打得筆直,那麼揮桿軌跡一定是從內到內,而擊球瞬間的桿面也一定是和目標線垂直的,這兩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如果做更深層次的討論,揮桿軌跡和桿面位置兩者對於球飛行路線的作用哪個更大些呢?...

閱讀詳情 »

PGA巡迴賽的職業球手都深諳此理,盡力把握好擊球時十分關鍵動作。  然而遺憾的是,很多職業球手在擊球的時候經常眼高手低,部分原因是他們並不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關鍵。理解並練習這些擊球的關鍵因素對於穩固擊球十分關鍵,所以你必須知道這些基本要點,並透徹理解使用鐵桿和使用木桿擊球的區別在哪裡。研...

閱讀詳情 »

要打遠就要有力量,我們都知道,高爾夫揮桿的力量是通過上桿過程逐步蓄力,在上桿頂點時達到最大,通過下桿釋放力量,在桿頭觸球的瞬間,將蓄積的力量釋放到球上,從而把球擊出。正確的力量並不是單靠手臂,而是要靠整個身體。如何正確得發力是眾多初學者的大課題,甚至很多進階的球友也要面對這個困擾,對王晨來說,他打球...

閱讀詳情 »

大多數球手認為桿頭速度決定了擊球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利用球桿的力量,桿頭速度就不重要了。觸球時,桿身必須向著唄拉動的方向傾斜,也就是向著目標傾斜。這頁我們日常使用工具時是一樣的,比如拖把、刷子和錘子;要想對地面、牆面或其他物體施加最大的力,工具的握把必須向前傾斜,向著拖把頭、刷頭、錘頭的前方傾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