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梅雨季體內代謝失調 溼疹、汗皰疹恐爆發

  時序入夏,氣溫逐漸升高,加上梅雨季節報到,空氣潮溼,更加導致體內溼氣不易排除。一旦體內留存過多溼氣,不少過去罹患溼疹和汗皰疹的皮膚病患極易在季節交替之際爆發病症。若體質良好,體內溼氣也許能自行代謝,皮膚症狀較輕微;但也有不少長久累積的不良體質,皮膚病發作嚴重,必須透過治療才能復原。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罹患溼疹或汗皰疹的皮膚病患因為本身代謝異常,外溼嚴重時就容易發作,若加上多年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各項飲食不忌口,體內溼氣無法調節,往往容易引發症狀。

  中醫師鄭愛蓮日前收治1名30歲上班族女性,自述已有5年病史,過去每年斷斷續續會發作溼疹,過段時間就好轉,半年前從大陸廣州嫁來台灣,遇上近日台北氣候高溫潮溼多雨,疑似水土不服,紅疹發作較往年嚴重,夜晚甚至因為癢而不好睡,加上溼疹發在臉頰兩側,雖然透過塗抹化妝品,勉強能遮蓋,然而卻因為持續發癢,忍不住搔抓,紅疹也越冒越多,前1周看西醫效果不佳,經親友介紹才決定尋求中醫調理治療。

  鄭愛蓮解釋,溼疹與汗皰疹症狀相似,中醫認為2者病因皆為溼氣代謝不佳所致,通常溼疹全身都可能發作,除手、腳和身體,若發在臉部則令不少愛美女性難以忍受。且中醫治療皮膚疾病期間,不能化妝和使用洗面乳,最好以微酸性的中藥肥皂清潔皮膚、讓毛細孔暢通,輕搓肥皂後利用少量泡沫輕輕按摩毛細孔來清潔患部,然後外敷含金銀花、連翹消炎成分的藥膏,再添加些許薄荷緩解發癢症狀。

  至於內服用藥方面,則以祛風、排溼和去寒為主,通常茯苓、白朮和山藥等藥材有助健脾利溼,荊芥、防風和羌活等能加強袪除風寒溼邪、強筋骨,同時可搭配當歸、雞血藤來補血。鄭愛蓮補充說明,前述女病患因個性較急燥,治療元氣時則添加清肝火的藥引,中醫治療會針對個人體質不同來對症調理。

  鄭愛蓮指出,皮膚病無法速效,不像感冒5至7天就能復原,中醫治療皮膚病是將人體內長久積聚的溼熱和廢物排出體外,通常第1個月是症狀爆發期,溼氣排較多,只要耐心用藥,紅疹會越發越少。外敷合併服藥至少需3個月至半年,若皮膚狀況早些恢復正常,即可停止外敷用藥,但仍應持續內服中藥調理,徹底改善體質。

  除藉由中藥調理袪除體內溼氣,飲食的選擇也是重要一環,鄭愛蓮提醒,罹患溼疹等皮膚病患忌吃生冷飲食,其中水果屬性生冷,尤以西瓜偏寒、芒果較毒應忌口,也應留意引發高度過敏原的奇異果、草莓和鳳梨。此外,蝦蟹等海產及酒類應少碰,別誤碰含有蝦米的油飯及高粱酒香腸等,待皮膚復原至正常狀態,便可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相關推薦

北農爆發群聚感染,累積至今員工、承包商共54人確診。無黨籍立委林昶佐今(23)日在臉書表示不斷接到攤商及民眾反應,痛批北農快篩站亂象百出,量能完全不足,北市府完全沒有依照疫調、匡列的程序。他呼籲中央務必協助增加量能,必要時應介入處理。林昶佐在臉書發文表示,自5月20日出現第一起北農確診案件,延燒至今...

閱讀詳情 »

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新竹市」搶先全台,昨天(22日)優先為孕婦施打疫苗,市長林智堅指出,接種疫苗的比例比預期來的高,實際施打人數242位,報到率高達71.18%。林智堅指出,綜觀現場狀況,接種疫苗的比例比預期來的高,昨(22)日孕婦應施打人數340位,實際施打人數242位,報到率高達71.18%。此外...

閱讀詳情 »

各界關注北農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清晨視察台北第一、第二、新北三重等果菜批發市場,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早也到第一果菜市場了解工作情形,他強調不會自亂陣腳,「一定會全神貫注,打贏這場戰役」。柯文哲上午透過IG發文表示,今天上午到了第一果菜市場看工作情形,感謝大家在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