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一些看起來最平常的生活習慣,卻能保持身體健康,不是良藥勝似良藥。近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了著名中醫師林麗明的一些養生高招,長期堅持能延年益壽。

  一、起床後排便。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生活習慣應該符合大自然規律。早晨5至7時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盛的時候,要養成早起排便的習慣。如果不能早起,大腸就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毒素會停留在體內而引發便秘、痤瘡等疾病。上午7至9時是陽氣最旺的時候,吃早餐也是最易消化。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思考敏銳,反應靈活,提高記憶力和工作效率,且不容易發胖。

  二、多吃穀物。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內經》早就指出“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畜為益,五果為助” 的膳食結構。穀類是滋養身體的主要食物,肉類是補益身體的食物,蔬菜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食物,水果是營養素補充的輔助食物。注意各類食物的相互配合,不能相互取代。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肉及穀類而以蔬果取代,會使營養失去平衡,因而損傷脾胃、肝腎功能。

      三、根據體質吃藥膳。

不同的食療適合不同的體質,不可濫補。如陰虛體質,就用滋陰食物(海參、鴨肉、鮑魚、西紅柿、甘蔗、芹菜、梨、菠菜等)與中藥(北沙參、玉竹、西洋參​​、麥冬、黃精、百合、玉竹、石斛、山藥、地黃等)作為食療。如果用溫熱的食療(如十全大補雞湯),就會加重陰虛,反而降低免疫力而出現咽痛、口瘡等。但有外感傷風咳嗽,皮膚化膿者不可進補。  

      四、每天運動30分鐘。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運動最好的時間是上午,可增長體內的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運動要視個人的體質、年齡而定,不可過量;宜選擇運動量較小或適中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預防心髒病、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抑鬱症等疾病。

  五、戒菸酒。

抽一根煙會產生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四十幾種會致癌。戒除吸煙,不僅對自己健康有利,也是對家人愛的表現。過量飲酒則易引起酒精性肝病等。
  掌握好室內溫度。居住環境需要空氣流通,使用空調時,將空調溫度控制在26攝氏度即可,環保節能的​​同時,對身體機能的調節也有好處。呆在空調房中,身體不要直接對著風口長時間吹,老年人和有關節疾病的人最好穿長褲,或者帶上護膝。

      六、經常靜坐。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長時期的壓力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緊張的狀態,以致耗傷精氣,損害心神,早衰多病。所以保持暢達樂觀的心情,爭取時間寧心靜坐,使大腦得以充分休息。當情緒不佳時,可對親朋好友傾吐苦悶,或參加社區活動,使不良情緒釋放,緩解心理壓力。

  七、培養愛好。

在工作​​、學習之餘,應積極培養一些愛好,如聽音樂、澆花養魚、繪畫練字等,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多與大自然親近,可減輕壓力。  

      八、早晚梳頭。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中國歷代養生家都把梳頭護髮健腦的養生方法,看作是長壽的重要措施。勤梳頭可疏通血脈,有助於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協調功能,也有利於降低高血壓、預防脫髮、腦血管疾病如失智症、中風、帕金森症等。

  九、睡前泡腳及按揉穴位。

梳頭髮可以增常壽命!中醫祖傳的十個延年益壽秘方

泡腳又稱足浴,可在水中加上一些藥物(薑汁、米酒、醋、艾葉等),能對一些疾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方式。泡腳的容器、水量、水溫、時間等都有要求。一般只用熱水保健泡腳可選擇電子足浴盆。如果用藥物泡腳,則以木桶為佳。時間通常為10至30分鐘左右,以覺周身微熱,後背感覺有點潮濕,或額頭微微出汗效果最佳,如果大汗淋漓則容易造成頭暈虛脫。泡腳時可按揉足三里穴、腳心和腳趾。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天冬至,你一定準備好煮湯圓了吧!煮鹹湯圓、吃火鍋怎能少這一味呢! 煮鹹湯圓、火鍋或多數湯品都會用到,被網友盛讚為吃火鍋必加的蔬菜「茼蒿」,加入火鍋內能讓湯頭保持甜味,丟進火鍋美味又健康,但是茼蒿有分為山茼蒿與大葉茼蒿,該如何挑選呢?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在FB上分享,山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陽光中的紫外線容易導致「光老化」,使皮膚變黑、鬆弛,甚至脫皮、起水泡、長痘等,長期沒有保養,反覆曬傷、情況嚴重可能會致癌。不少民眾夏天塗滿防曬,出門在外「包緊緊」,但其實即使在冬天或陰天時,還是有紫外線,仍難防光老化。皮膚科醫師許哲豪表示,並非所有光線帶來的能量,都會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過去心臟衰竭患者病程如果走入末期,僅有心臟移植一途,而每年平均有250位等待心臟移植者,卻僅有約70位心臟捐贈者,逾七成((250-70)/250)患者日盼夜盼也不一定能等到結果,生活品質普遍不佳。近年來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出現,藉人工幫浦協助將血液打入各器官,維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110年10月底,全國出生數為12萬5,63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7,410人,在國人普遍晚婚、晚生的狀況下,過去10年來台灣的新生兒人數持續下降,去(2020)年更首度出現死亡人數高於新生兒人數,全國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如何建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