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植入去顫器怕感染! 抗菌網袋助一臂之力

植入去顫器怕感染! 抗菌網袋助一臂之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網狀外觀,形似橘色紗布,用於包覆植入式電子儀器的抗菌網袋,看似普通其實大有妙用。以植入式去顫器為例,在致命心室心律不整發生導致猝死時,能迅速電擊恢復心跳,等於是自體攜帶的AED,手術植入時搭配抗菌網袋,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賀立婷醫師解釋,抗菌網袋的特點,其一是採取可吸收式設計,是可以生物分解的網袋,裝置到皮下後會逐漸被分解吸收,第二是表層塗有抗菌塗料,能達到抑制細菌滋生的效果。另外,粗糙表面也有助於組織黏著,防止植入物位移。

植入去顫器感染率低 這些族群仍要留意

去顫器通常裝置在左邊鎖骨皮下,約5公分的小傷口,再把電擊導線透過靜脈連接到心臟。賀立婷醫師表示,雖然植入去顫器感染率低於1%,但若感染發生,最嚴重恐致死,部分族群仍要特別留意。

「它是自費項目,不是每一個病人都需要。」賀醫師點名特定族群,如太瘦、皮膚較薄者,傷口容易有癒合不良或破裂的風險;免疫功能不良者,如正使用免疫抑制劑、化學治療等,感染風險都較高。

賀醫師補充,術前就有高感染風險的病人,建議第一時間就使用抗菌網袋,若是過去曾因植入電子儀器而感染過的病患,再次植入的感染機率會高於常人,因此需要再植入機器時,也建議搭配抗菌網袋。

從「心」預防猝死 高風險群提高警惕

近年來頻傳名人猝死,多與心室的致命心律不整有關,醫師提醒曾經心肌梗塞、平常有心悸、暈喘等心律不整狀況、家族史等高風險民眾提高警惕。

賀醫師提到,近年來的猝死發現大部分都與心臟心室的心律不整有關,當這樣的心律不整持續發生,無法將足夠血流供應到身體各器官而當場倒地,這類型猝死的病患若是需要電擊,越快受到電擊搶救回來的機率越高。

致命心律不整能透過心律監測提早發現預防,包括24小時、48小時或更長期的設備如植入式心律監測,提醒民眾有需求時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早產的發生常找不到原因,不免使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膽戰心驚,尤其有些意外造成的早產,更是孕媽咪想都沒想過的狀況,如:吃了刺激性食物、嚴重咳嗽、便祕時用力解便、泌尿道感染、受到撞擊等,產科醫師以真實臨床案例進行解說,給孕媽咪多1份提醒。 可能原因1:嚴重咳嗽 可能令很多孕媽咪感到驚訝,咳嗽竟是可能造成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49歲的張小姐,兩年前因嚴重腹瀉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問診時無意間透露幾月前才摸到的腹部腫塊情況,在醫師建議下進而轉診至雙和醫院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卵巢癌初期完全沒有症狀,有症狀出現後又易被誤認為其他腸胃道疾病,而延誤就醫時機。...

閱讀詳情 »

壓力管理是全球趨勢,國際康健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布與《天下雜誌》合作進行的「壓力鍋世代大調查」,結果顯示,壓力最大的族群為35至54歲的受訪者,也稱為「壓力鍋世代」,如何紓解壓力成為當前重要議題。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表示,本次調查幫助壓力鍋世代了解壓力對自己身心造成的影響,同時用不同角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顯示,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五,截至2018年全國約有200萬名的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11人中就有1人罹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關鍵要ABC指標「一兼二顧」,並搭配飲食、運動與積極用藥「三點不漏」管理法則,將可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