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植髮機器人再進化 AI智慧取髮良率超過9成

植髮機器人再進化 AI智慧取髮良率超過9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來AI智慧機器人引起話題,也引爆醫療機器人的市場商機! 根據國外研究機構BCG波士頓諮詢估算,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每年15.4%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定成長,至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其中手術機器人約佔六成。近年台灣使用手術機器人也日漸增多,包括腹腔鏡機器人手臂(達文西)、植髮機器人及膝關節置換機器人;以植髮機器人而言,由於不斷進化,目前已可使毛囊存活率超過9成。

台灣引進「植髮機器人」三年  技術提升驚艷亞洲

植髮機器人自2011年在美國上市至今已經六年,台灣也於2013年通過衛福部核准使用,植髮機器人的系統設計持續創新,目前提升到第九代,不僅取髮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毛囊存活率已超過九成。

已經專研植髮手術超過27年的Dr.Ziering日前特別來台進行學術交流,並帶來更先進的植髮機器人治療資訊,截至目前Dr.Ziering已經完成超過500例植髮機器人治療案例。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400萬成年民眾飽受大量掉髮或禿頭所苦,植髮機器人取代人工取髮,對醫師和患者都是新福音。引進台灣雖然只有三年,但國內的植髮醫師醫學基礎相當紮實,加上學習速度快,目前使用植髮機器人技術成果已經驚艷亞洲,不僅在台灣掀起機器人植髮風潮,也接獲許多海外人士前來接受治療。

藝人掀起機器人植髮風  白雲、王岳豐現身說法

這幾年來,台灣的植髮很夯,在藝人成功植髮經驗分享下,也帶動了國內掀起機器人植髮風潮。資深藝人白雲和新生代演員王岳豐,因為長期演藝工作壓力造成髮際線愈來愈高,在試過各種生髮產品無效後,接受植髮機器人治療,兩人對治療效果相當滿意,成功植髮後也讓他們的演藝事業更加順利。

「植髮機器人」92%高良率  高效率每小時取髮超過千株

開業醫生髮診所劉怡坊醫師表示,舊式植髮手術(FUT)是以人工種植的方式,取下一片頭皮或一株株頭髮,種植在中央較需要頭髮的區域。在過去需要使用頭皮切取再縫合,容易留下一道長疤痕,也造成民眾降低治療意願。後來技術雖提升採毛囊單位摘取(FUE),利用微型拔取的方式較不會造成疤痕,但比較適合少量株數的頭髮移植。 

植髮機器人(ARTAS)是如何執行?開業醫生髮診所朱冠州醫師說明,植髮機器人是以電腦輔助加上影像導引技術,利用自動機器手臂將鈍針深入頭皮4毫米,完整擷取整株毛囊,不僅減少毛囊切斷率,也可不費力地將毛囊完全分離頭皮,減少傷害、提升毛囊摘取良率至92%。透過機器人取髮的速度可達每小時超過1000株,比過去人工取髮每小時平均300-500株高出許多,大幅提高醫師的工作效率。不過,植髮機器人的功能主要在取毛囊,至於種髮的部份,還是要靠醫師親自執行。

醫師設計+機器人執行  植髮技術人機完美結合

開業醫診所楊名權醫師補充,植髮機器人系統已經發展到第九代,機器人除了協助高效率取髮外,醫師還可透過電腦幫患者設計適當的髮型,甚至可以模擬術後狀況,讓患者更明瞭手術前後的變化。目前機器人已經能夠依照醫師給的設計藍圖及資料,在患者頭皮上扎洞,預期半年後,美國FDA有機會通過核准植髮機器人執行植髮手術,幫助醫師替患者設計髮線,調整密度,甚至植入毛囊,達到最完美的機器人取髮及植髮技術目標。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7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首先恭喜各位孕媽咪,終於來到產前30天!爸媽見到寶寶的日子就在不久之後,內心既期待又高興的同時,也要提前準備好這8件事,以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Check 1:產檢注意事項   孕期來到36周,產檢頻率變成每周1次,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奐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肌肉各種急慢性拉扯受損之後,發炎引起肌肉攣縮,造成僵硬疼痛,活動受限,是現代人各種腰酸背痛、肩頸僵硬的源頭。彭笙瑋中醫師利用古法針灸,結合現代觀點,創立「激痛點鬆解術」,找出造成肌肉緊蹦的核心"激痛點",給予直接立即的鬆解治療,是「激痛點鬆解」的治療特色。不同於一般針灸,「...

閱讀詳情 »

「天氣冷,腸子好像也沒在動,又開始便秘了!」 「冬天的排便狀況好像不太好,是錯覺嗎?」 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有便秘的問題,而如果你在冬天時更加嚴重,這不是錯覺,而是在學理上說得通的現象!冬天到了,日常身體活動可能隨之減少,再加上冬天不容易流汗導致我們飲水不足,再加上冬天常有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加控制血糖,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全身小血管病變,其中包括眼睛視網膜的血管,就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毓璇指出,尤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視力也不會有明顯變化,等到自覺視力惡化就診時,通常都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