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微創手術解腳麻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微創手術解腳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已成為文明病的一種,手術案例中年輕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一名17歲的黃同學,沒有搬重物的習慣也不曾有跌倒的經驗,自覺左腳麻麻的快一個月,就醫診斷竟然發現是坐骨神經痛引起;另一位近九十歲歲阿嬤也是右腳酸痛,神經壓迫症狀明顯,核磁共振檢查為退化造成的腰椎椎間盤突出,但因為高齡及眾多內科疾病,傳統手術評估風險過高,而一直不敢開刀,只能長期仰賴藥物減緩症狀。
椎間盤突出患者年齡下降
收治個案的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表示,
兩位患者經微創手術後兩天即可返家,並且大幅改善神經壓迫造成的痠痛麻症狀。術後患者亦表示,沒有想像中的複雜難過,休息兩天就可返家正常作息,對於上班者能儘早回到工作崗位是很重要的事。
姿勢正確運動避免復發
林宗志表示,現代醫學科技成熟,微創手術已是新概念中的發展重點,
比起傳統大傷口手術要打釘子,打椎體護架(俗稱珠子),微創手術不但不用打釘,不用打珠子,傷口小破壞小,不會大量破壞骨骼結構,減低周邊組織及神經損傷的風險,對於高齡年長的患者來說,失血量低,組織破壞少,手術時間短,大量減少手術風險及復原時間,且能有效避免術後酸痛僵硬等問題。是脊椎手術的新一代突破性選擇!
林宗志醫師指出,不論是退化骨刺或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都可能會導致從臀部,背部或大腿小腿有腳麻、痠痛的症狀。醫師提醒,術後雖然症狀改善,但要避免復發平日裡仍要維持正確的姿勢習慣,適度運動和肌力訓練,當有不適的狀況持續,建議要及早就醫診斷,若因害怕隱忍時間拖的愈久反而會讓神經肌肉有萎縮麻痺的變化,此時就算開刀治療恢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3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想不著痕跡變美?中醫針灸也能逆齡抗老!傳統中醫治療有「一針二灸三用藥」的說法,針灸可說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沈瑞斌中醫師表示,人體全身上下逾360個穴道中約100多個穴道集中於頭面部,針灸除能治療身體各種疾病,若顏面麻痺、左右不對稱,也能透過顏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整天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相信是中度、重度異味性皮膚炎患者的日常夢魘。不僅影響生活及社交,症狀還反覆發作。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最新治療中,加入新型生物製劑療法,有效幫助病人控制疾病。 初中期的異膚患者 需衡量療效及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位50歲左右的患者,就診時就已有多處轉移,甚至因腫瘤惡化,一度造成胸口腫瘤傷口潰爛至心臟前緣,外觀上腫瘤潰爛的傷口內還能夠看到心臟跳動,後來經過合併化療積極治療後,達傷口平復、腫瘤完全緩解的地步。本來無法走路的他,現在可以走路回診接受追蹤。長庚紀念醫院腫瘤科謝佳訓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趨於緩和,相關管制也陸續鬆綁,交通部正規劃民眾可享補助的安心旅遊,擬訂最快7月1日、最慢7月15日上路。對此,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按照國內疫情穩定狀況,在台灣旅遊相對安全,早就能提前開放了,但要特別注意,戴口罩、勤洗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