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標靶藥不是永遠有效?!讓癌症變慢性病,化放療副作用不再來的方法是...

癌症連續35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11分02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死亡時鐘比前一年又快了11秒。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很多時候其實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治療副作用所帶來的折磨、對於治療結果的未知,以及擔心癌細胞可能轉移甚至復發的不安。因此,精準醫療被認為會是更無害、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方式,為人們戰勝癌症帶來一道曙光,TVBS《健康2.0》給你抗癌新希望。

標靶藥不是永遠有效?!讓癌症變慢性病,化放療副作用不再來的方法是...

什麼是精準醫療?

北醫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用一句話說清楚精準醫療,就是利用生物標記,準確指出腫瘤的罩門。癌細胞死亡跟電腦一樣,一連串作用之後才死,程式死亡最後粒線體關掉,細胞就死了。不同的療法就在研究,怎樣誘導細胞啟動程式死亡,有不同做法,可以進入某個程序把它中斷。

現在醫生會告訴你:「這個藥你先吃3個月看看,沒效再換。」但愈來愈有可能,愈多人可以先做個基因檢查,一次用藥就精準擊中癌細胞死穴。精準醫療的目的:以前是用了藥效果不好再換,但之後可能已體力不繼,把真正有效的藥往提前使用,它的用藥或療法可以是化放療、標靶、免疫療法任何一樣,只是告訴你說用哪一種比較好。

精準醫療真的能幫忙選擇對個人最安全、最少副作用的療法嗎?

精準醫療目前在某些癌症如乳癌,已能夠幫忙選擇療法,如果有人的基因適合直接吃標靶藥,就不需要做化療,讓病人少受苦。但還不是所有癌症都這麼理想,就算是用化療,也有方法可以幫忙減緩副作用,而標靶治療就是要專打某種蛋白質,殺死癌細胞。

標靶藥不是永遠有效?!

標靶藥不是永遠有效?!讓癌症變慢性病,化放療副作用不再來的方法是...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江坤俊表示,癌細胞像生物一樣,隨著環境變遷,生活習慣改變就產生抗藥性,大部分的癌症病人,就算使用正確的標靶治療,仍會產生抗藥性,因此必須不斷的有新的治療,對抗新產生的抗藥性,甚至很多腫瘤一直都沒有單一或少數的驅動基因,使得標靶治療最終還是無法控制病情。但在這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標靶治療已可讓病人爭取到不少存活時間。(可以拖6、7年,會有新藥開發出來,生命又可以延長)

正念可以提升免疫力,幫助抗癌?

醫藥記者梁惠雯舉例,一位日本精神科醫師,當發現自己有3公分肺癌,一開始很震驚,也知道要配合治療但沒辦法馬上住院,於是自己努力一個月的時間沒進展再回來醫治,自己設計憂鬱指數量表,因為心理和身體狀態相關,自我控制憂鬱指數不超標,並且增加運動,他說:「每當我去健走,就想像在踩癌細胞一樣」,一個月後去檢查癌細胞陰影不見,主治醫師以為拿錯片子,於是就一直持續這樣的生活。

戴承正表示,有研究指出,壓力會讓血液酸化,在這樣的身體環境中,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就好像運動過度會讓乳酸堆積、身體變酸一樣,壓力也會讓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造成血液酸化,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快速增生。相反地,沒有壓力的時候,體內環境偏鹼性,免疫力提升,癌細胞就不容易增生。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週六、日晚上21:00的《健康2.0》

 《健康2.0》Youtube

相關推薦

▲研究發現有5分之1大學生有手機使用問題,影響學業成績及心理健康。(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智慧型手機一刻也不離身,年輕族群對手機使用的過度依賴,負面影響大。董氏基金會今(2)日引用最新2019年7月發表於《成癮行為期刊》研究指出,有5分之1的大學生受到智慧型...

閱讀詳情 »

▲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人員確認布迪的資料。(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8歲的印尼籍男移工布迪(BUDI),今年7月28日因為頭部外傷昏迷,被人載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當下載送者也以停車為由,離開之後即未再出現,醫護人員面對沒有任何身分證件的他,第一時間仍緊急安排...

閱讀詳情 »

秋天是吃蟹的季節,螃蟹除了味美好吃,又有哪些營養價值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螃蟹富含蛋白質與鈣、磷、鋅等微量元素,且熱量偏低,不失為是營養來源之一;但螃蟹屬於高普林、蟹膏為高膽固醇食材,若有慢性疾病者應避免過量食用。  秋蟹肥美,秋天吃蟹除了大飽口福,又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1...

閱讀詳情 »

 奇美醫院劉盈伶藥師。(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台灣奇蹟之一的健保制度,造就了一批愛逛醫院的患者,一名七旬老翁曾到多家醫院就診,服用高達17種藥物,最後是暈眩無力而就診。醫師發現他的慢性病只要吃八種藥就可以,老翁長年多重用藥,也顯示國內相關問題的嚴重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