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人手臂置換術 重拾揮桿樂趣

機器人手臂置換術 重拾揮桿樂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長期登山負重  膝關節嚴重磨損行走困難

61歲的呂洪女士從年輕時就喜歡爬山,已征服過不少座百岳,卻也因多年來負重登山,三年前膝蓋開始疼痛,當時僅吃止痛藥勉強維持運動。而後雖改打較輕鬆的高爾夫球,但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運動的她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至每個月一次。沒想到三個月前,不只早上起床膝蓋感覺卡卡,疼痛感逐漸增強,連行走都有困難,至骨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重磨損導致疼痛。

收治呂洪女士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呂洪女士來就診之前,曾接受過PRP及玻尿酸治療,膝關節疼痛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後經朋友介紹前來診所,以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後,建議她進行左膝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不只術後兩小時即可下床走動,短暫休養過後復原良好,膝蓋活動比過去更靈活,在高爾夫球場上下坡或用力揮桿都不受影響,進而恢復一週打球兩次的頻率,揮桿成績大幅進步,讓她找回打球樂趣。 

長期持續運動損耗膝關節 機器手臂置換重拾運動靈活度

吳濬哲醫師指出,膝關節退化不單是老年人專利,除了因老年退化、過度使用致使關節軟骨磨損,長時間持續的運動如登山、打高爾夫球或馬拉松,也都會造成膝關節損耗累積,進而產生膝蓋卡卡或疼痛等症狀。許多患者初期只靠吃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且對關節病變嚴重者無效,此時就會評估並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選擇上,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與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傷口大、復原期長及術後關節卡卡等問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人手臂及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需移除部分磨損關節,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破壞,縮短復原時間,術後當天就能行動自如。

已有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231位成功案例的吳濬哲醫師說,此手術還能保有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正常,即便是像高爾夫球這類膝蓋需要彎曲、承受較大旋轉力的運動,無論置換單膝或雙膝,術後要重拾球桿都沒有問題。

運動應量力而為適時休息 膝蓋疼痛卡卡盡早就醫診治

吳濬哲醫師提醒,為避免膝蓋承受過多負擔,平日應盡量減少損耗膝關節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或從事馬拉松等活動,若真的需要運動者,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搭配適時的休息才能保護膝關節。而一旦出現膝蓋疼痛、關節卡卡或無法行走的症狀,也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利及早治療,享受無拘束、自在的運動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嬰幼兒是否應該乘坐安全座椅?又要從多大開始使用?如何使用?你知道嗎,小小的安全座椅可以隱含大學問! 馬偕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張龍表示,新生兒從醫院出生後,媽媽休養幾天後出院時若有搭乘車輛就該將新生寶寶躺臥於汽車安全座椅中,所以從寶寶的出生時起,就該使用安全座椅。 「乘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正值青春期中的女孩們,無論是心理上亦或身體上,都處在旺盛的發育階段,而青春期女孩的生長發育直接影響著日後的健康狀況。為了使青春期的身體發育良好,在飲食與日常生活應注意什麼呢?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科醫周宗翰醫師表示,青春期女孩易養成不定時進餐及暴飲暴食習慣,損壞腸胃並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植物人甦醒機率可預測?北醫大與雙和醫院共同推動「植物人與意識損傷病患計畫案」,將透過高階診斷儀器PET、fMRI,掌握患者的殘餘腦活動程度,在患者腦功能惡化前給予投藥治療,日後植物人甦醒機率相對提高。台北醫學大學與雙和醫院成立「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由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患者因意外膝蓋受傷至診所求醫,診所醫師建議轉至醫院急診,當患者抵達醫院時,院方早已獲知患者病況,並安排好手術治療,這是壢新醫院首創的「雙主治醫師制度」,透過完善的雙向轉診制度,可大幅縮短疾病診斷及判讀的治療黃金時間。壢新醫院社區醫學部副部長陳聲平表示,該院從20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