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術後隔天可下床行走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術後隔天可下床行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

一名73歲陳老先生,年輕時長時間在外奔波事業,八年前雙腿膝關節開始出現腫痛的情形,腿型也變形為O型腿,經醫師檢查發現,患者是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而導致。經檢查後,進行MAKOplasty單髁膝關節換置手術,置換發炎損壞的骨頭,解決折磨八年的宿疾,手術順利並術後隔天就下床行走,讓患者讚嘆膝蓋猶如回春一般。

退化性關節炎 骨頭因老化而磨損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謝國顯主任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主因大部分與老化有關,因為人體骨頭從出生後就一直使用,導致兩個骨頭的接觸面會逐漸因磨損而損壞,如同骨頭間失去潤滑,罹病民眾會因骨頭間摩擦產生刺痛感和關節痠痛,造成行走十分辛苦。

傷口僅5到8公分 出血量少不用放置引流管

為能有效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骨頭磨損,童綜合醫院引進了MAKOplasty機器人手臂,可以進行精準膝關節置換手術,謝國顯主任指出,使用MAKOplasty機器人手臂系統進行單髁膝關節換置手術,術前針對患部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手術中就可使用電腦斷層影像,直接建構出手術部位的3D立體圖像,能夠極精準依照病患骨骼尺寸更換最合適的人工膝關節。

謝國顯主任進一步指出,傳統膝關節換置手術的15公分大傷口,MAKOplasty單髁膝關節換置手術僅產生5到8公分的傷口,可避免傷害健康的骨頭、組織及韌帶,用最小的傷口與最少出血量重塑健康膝蓋。評估術後狀況也可不放置引流管,並在術後隔天可下床行走。 

童綜合醫院徐少克副院長呼籲,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是普遍的疾病,但因發生時間大多已經年紀大,經由微創手術可以帶給高齡患者更精準與安全的治療,因傷口小與出血量少能避免患者的負擔,並可因較短的恢復期而儘早回歸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9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你不是因為變老而停止瑜伽,是因為停止瑜伽而變老。如果你堅持瑜伽半年以上,那你身邊80%的朋友都會把你當成平時聊天時的正面榜樣,他們也可能會加入你的瑜伽隊列中,用你來鼓勵自己去堅持做好每一件事,甚至要求自己的愛人也變得像你一樣。以後把“要是我背再薄點就好了、腰再細點就好了、臀...

閱讀詳情 »

六步保健操改善肩頸痛   頸肩不適是不少都市人共有的“頑疾”。專家表示,預防頸肩不適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入手。春天來了,外出運動或在家休息時不妨隨時做做肩頸部保健操,可以有效地改善肩頸部酸痛、僵硬 的問題。 正確姿態預防疾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推拿科沈潛表示,頸...

閱讀詳情 »

手指操簡單、方便、易行,尤其對老年人較為適合。從中醫觀點來看,手上集中了許多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穴位,聯繫著全身的內臟,適當地刺激這些經絡穴位,有助於保持健康,某些症狀也可以得到改善。經常以手指為中心進行各種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保持神經系統的青春活力,對老年癡呆可起到預防作用。手指操練習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