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止痛策略多管齊下 手術免驚慌

  開刀術後造成的疼痛一直是病患最擔憂的部分。1明蔡姓先生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小腿骨骨折,緊急送醫等候開刀期間,蔡先生向術前訪視的麻醉科醫師表示擔心術後的疼痛問題,經過醫師依據病人的病況與術式,詳細說明相關術後止痛做法後,才終於從蔡先生臉上看見如釋重負的表情。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主任醫師洪明輝表示,開刀後的傷口疼痛是所有手術病人最立即感受到的不適症狀,開刀前的恐懼甚至會加劇手術後的急性疼痛程度,手術期間有效積極且多管齊下的術後止痛(multimodal postoperative analgesia),能夠加速病人術後恢復的速度,同時減少因為疼痛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包括肺炎、靜脈栓塞或認知功能障礙。

  洪明輝指出,疼痛是第5生命徵象,就像心跳、血壓、呼吸血氧、體溫對身體一樣重要。過去20年的推廣,醫護人員皆會關切病人術後的疼痛程度,告知疼痛不必忍,並積極開立嗎啡類藥物以達到有效止痛效果。嗎啡類藥物是強效止痛藥,可立即緩解術後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但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像噁心嘔吐、瞻妄、呼吸抑制或耐受性增加而需要更多止痛藥物。

  洪明輝表示,最新的術後止痛策略是依據引發傷口疼痛的不同生理機制多管齊下,而非單靠傳統嗎啡類止痛藥。此策略除了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嗎啡類藥物的使用量,甚至手術全程不需要嗎啡類藥物仍能維持良好的麻醉止痛,延長無痛的時間,減少副作用且縮短恢復時間。對老年人、肥胖者、婦女、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與進行呼吸道、開胸、開腹手術來說更有幫助。

  策略包括整合區域麻醉止痛、普拿疼類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靜脈注射類固醇、局部麻醉藥物等止痛輔佐劑。手術期間這些藥物可以合併數種使用,個別劑量都很低,但有合併加成止痛效果,有效延長術後無痛療效,後續仍可搭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PCA)給予止痛藥物,作為額外需求的持續性止痛選擇。

  洪明輝進一步說明,目前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會使用超音波輔助區域麻醉止痛,且運用各種輔佐劑均能有效降低疼痛,減少嗎啡類藥物總使用量,現已成為開刀房內常備藥物選擇。術後麻醉醫師可以依據病人的體質與手術需求,有更多處置選項幫助病人減輕術後的疼痛不適。洪明輝提醒手術病人與家屬,手術前可以多與麻醉醫師討論,開刀免驚慌。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台北報導 國內接種AZ疫苗以來,出現首例官方認定的打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該名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陸續出現頭痛、腹痛不適,抽血還發現血小板低下,被判定為「血栓併血小板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台北報導 這一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到一個月以來,確診人數已經衝破8千例、死亡多達137人了,外界多把矛頭指向國籍航空機組員的檢疫措施放寬為「3+11」惹的禍,才捅出這麼大的防疫破口,且傳出拍板政策竟沒有會議紀錄,讓監察委員主動開口要辦,對此,中...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程子奕 羅偉哲/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佛光山都有意捐助採購國外疫苗,也成為唯二被官方認定有真正送件進度的企業及民間團體,但究竟能不能順利買到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透露似乎又有變數,因為連郭董都缺少了原廠授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期間,全民自主封城,人潮、車潮銳減,偏偏有一個地方依舊人擠人,引發民眾關注可能成為防疫破口!正是各地的傳統市場。經濟部今(2)日就宣布針對全台列管1100多處公有、民有市場將實施3大措施,包括「減少出入口」、「攤商與顧客全程佩戴口罩」以及「飲食外帶、禁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