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止痛策略多管齊下 手術免驚慌

  開刀術後造成的疼痛一直是病患最擔憂的部分。1明蔡姓先生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小腿骨骨折,緊急送醫等候開刀期間,蔡先生向術前訪視的麻醉科醫師表示擔心術後的疼痛問題,經過醫師依據病人的病況與術式,詳細說明相關術後止痛做法後,才終於從蔡先生臉上看見如釋重負的表情。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主任醫師洪明輝表示,開刀後的傷口疼痛是所有手術病人最立即感受到的不適症狀,開刀前的恐懼甚至會加劇手術後的急性疼痛程度,手術期間有效積極且多管齊下的術後止痛(multimodal postoperative analgesia),能夠加速病人術後恢復的速度,同時減少因為疼痛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包括肺炎、靜脈栓塞或認知功能障礙。

  洪明輝指出,疼痛是第5生命徵象,就像心跳、血壓、呼吸血氧、體溫對身體一樣重要。過去20年的推廣,醫護人員皆會關切病人術後的疼痛程度,告知疼痛不必忍,並積極開立嗎啡類藥物以達到有效止痛效果。嗎啡類藥物是強效止痛藥,可立即緩解術後中度到重度的急性疼痛。但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也容易產生副作用,像噁心嘔吐、瞻妄、呼吸抑制或耐受性增加而需要更多止痛藥物。

  洪明輝表示,最新的術後止痛策略是依據引發傷口疼痛的不同生理機制多管齊下,而非單靠傳統嗎啡類止痛藥。此策略除了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嗎啡類藥物的使用量,甚至手術全程不需要嗎啡類藥物仍能維持良好的麻醉止痛,延長無痛的時間,減少副作用且縮短恢復時間。對老年人、肥胖者、婦女、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與進行呼吸道、開胸、開腹手術來說更有幫助。

  策略包括整合區域麻醉止痛、普拿疼類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靜脈注射類固醇、局部麻醉藥物等止痛輔佐劑。手術期間這些藥物可以合併數種使用,個別劑量都很低,但有合併加成止痛效果,有效延長術後無痛療效,後續仍可搭配病患自控式止痛裝置(PCA)給予止痛藥物,作為額外需求的持續性止痛選擇。

  洪明輝進一步說明,目前越來越多麻醉科醫師會使用超音波輔助區域麻醉止痛,且運用各種輔佐劑均能有效降低疼痛,減少嗎啡類藥物總使用量,現已成為開刀房內常備藥物選擇。術後麻醉醫師可以依據病人的體質與手術需求,有更多處置選項幫助病人減輕術後的疼痛不適。洪明輝提醒手術病人與家屬,手術前可以多與麻醉醫師討論,開刀免驚慌。

相關推薦

本土COVID-19疫情又升溫,今爆出有2名長榮航空機師打2劑疫苗後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的小孩就讀桃園北科附工,也驗出確診,三人恐皆感染Delta變異株。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說明疫情,該學生案16122在9月1日開學有到校上課,2日因身體不適未上學;疫情指揮中心原本的規定是1人確診全班停課、2人確...

閱讀詳情 »

首批93萬劑BNT疫苗昨(2)日抵台,外包裝和原先代理商上海復星曝光的登機照不同,少了印有簡體字「复必泰」的布條,國民黨質疑「偷拆原廠布條全為討高層歡心」,指揮官陳時中則澄清,政府為受贈單位,布條移除由買方決定。北市長柯文哲認為,這都是口水題目,老百姓殷殷期盼玻璃瓶內的疫苗,不是玻璃瓶外的標籤,不要...

閱讀詳情 »

長榮航空2名機師確診,列在今天的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案16119、案16120。其中案16119曾經到新竹縣關西鎮、內灣風景區及湖口火車站,並入住新豐鄉某汽車旅館。新竹縣衛生局,已針對4處地點徹底環境消毒,並要求商家人員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同時也呼籲民眾有疑似症狀立即就醫篩檢。2名機師接種過疫苗仍突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