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確了解過動症 幫助孩子穩定成長

正確了解過動症 幫助孩子穩定成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擁有健康活潑的孩子,幾乎可說是每對父母的願望。然而小孩要是活潑過了頭,卻容易造成家長和老師的困擾。究竟怎樣算是「過動」呢?臨床心理師陳南君建議,家長需要先對過動症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治療過程中成為孩子最大的助力。

活動量大不一定是過動 自我控制品質為關鍵

提到「過動症」,一般人腦中可能會浮現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文全名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疾患,根據孩子的核心症狀可分為:不專注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三種型態。

陳南君指出,過動及衝動行為屬於外顯行為,有此症狀的孩子,比較容易被家長或學校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進而尋求專業協助;而不專注型的孩子比較容易被認為是在發呆、恍神或學習動機低落,由於這些症狀比較不會干擾團體活動的進行,就不容易被辨識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量大並不表示就是過動。陳南君提醒:「活動量是一種氣質,孩子的活動量大,並不一定就是過動,因為ADHD的過動與衝動並不是以一個人的活動量多寡來判斷,而是以自我控制的品質來進行判斷。」

療程設計 協助自我提醒與控制

一旦被確診ADHD,會有怎麼樣的療程呢?陳南君說,治療師會先幫孩子做完整的評估,了解他們在哪些類型的注意力有困難、衝動控制的能力、以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情境,再進行治療。她進一步指出,在治療中通常會幫孩子設計難度適中的活動,誘發其專注力和自我控制,幫助他們去體驗這種專注、抗拒分心、和自我控制的感覺,再逐步地減少給予孩子的協助,讓他們漸進式地學會自我提醒與控制。

了解症狀、積極參與治療  家長是孩子最大後盾

ADHD的症狀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也會影響其生活習慣的建立、人際互動、以及親子關係。孩子受到注意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的限制,使其在各種領域的表現時好時壞,也容易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發脾氣、感到挫折、或沒有信心,家長也因為難以判斷孩子到底是「有困難」還是「不願意」,而誤以為孩子是不用心,進而引發更多的親子衝突。

陳南君強調,當孩子確診ADHD,家長的角色也相當重要。對於孩子的症狀有所理解,並且積極參與治療,把治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陪伴孩子穩定的進步。此外,家長也可以接受親職諮詢,學習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方式,成為孩子最好的後盾。

正確了解過動症 幫助孩子穩定成長臨床心理師 陳南君

● 學經歷:

– 臺大醫院 臨床心理中心 臨床心理師

–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臨床心理學組 碩士

–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 碩士

● 專業認證:

– 臨床心理師

– 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員

– 長照服務人員 臨床心理師

● 專長:

嬰幼兒發展評估及早期療育、兒童青少年心理/情緒/行為困擾、注意力與執行功能訓練、親職教養與親子溝通、腦部傷病認知復健、身心障礙者就業準備、照顧者照護效能與復健知能促進

【延伸閱讀】

開學了!過動兒克服開學症候群有妙招

ADHD治療新標的! 調節免疫力系統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研究人員發現,晚飯喝杯紅酒,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喝紅酒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100%葡萄原汁的紅葡萄酒。專家建議:在人們熱衷於吃煎烤食品、快餐類食品的今天,晚飯喝杯紅酒不失為一種值得推薦的健康生活方式。...

閱讀詳情 »

最近網友們又在傳這個一分鐘伸展操了。之前就有新聞報道過,雖然效果因人而異,但不少人親測確實有長高。有位報考軍校的男生體檢時差了0.5公分被拒,但因為在複檢前做了1分鐘,竟然順利通過。趕快來看看這個神奇的伸展操吧。 為甚麼會這樣呢?醫生說身體伸展後延是可以暫時拉直關節,達到拉長身高的效果,只是每個人...

閱讀詳情 »

朋友們,如果誰家有親人朋友生骨刺,喝這個最好,千萬不要去開刀哦。因為我本人也是得過這樣的病,醫生說我是神經線壓到必須要開刀,好彩我沒開刀,剛好去新加坡遇到一個老安哥,介紹我服這種草藥,我喝了四天就好了,在也沒有痛了。 骨刺藥方   川知母 一錢   生甘草 一錢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年的腳步悄悄接近,親友長輩歡聚一堂,互相問候好不開心,但對單身適婚者或是未育夫妻來說,最讓人害怕的問題莫過於「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結婚生子往往是過年期間的焦點話題,無疑是一股無形的壓力。 一名年約40歲的婦人到不孕門診求醫,檢查後發現卵巢功能已嚴重退化,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