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

 

1.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

 

2.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

 

3.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

 

4.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

 

5.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

 

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

 

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

 

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

 

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戴香包外,划龍舟更是此時不可少的重要活動之一。醫師提醒,划龍舟屬於需要瞬間爆發力的一種運動競賽,因此,運動前後都得做好充分的暖身,才能減緩運動後肌肉痠痛的問題。(圖片來源/取自網路)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醫師表示,划龍舟的動作主要是以上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您家孩子今天又吃外食了嗎?國內調查發現,6成學童每天至少有一餐是外食,甚至一星期有6天會吃垃圾食物。專家提醒,常吃高熱量、高糖的飲食容易肥胖,甚至增加日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癌症關懷基金會去年12月,針對新北市39所國小3至6年級、共3494名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有量血壓的習慣嗎?根據國健署調查,國內20到39歲高血壓自知率僅26%,且有高達33%的18-39歲民眾過去「一年」內都沒有量過血壓。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養成定期量血壓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謹記「722」口訣,便可降低高血壓的罹患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7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扁平疣,主要是因皮膚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第3、第10型所導致,屬於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毒感染;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政賢指出,多數扁平疣常會與脂漏性角化症搞混,主要是因外端都是呈現扁平顆粒狀,但其實脂漏性角化症的大小一致,且外觀多呈棕黑色,且較為分散。而扁平疣通常會出現膚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