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死亡也需要準備? 安寧理念強調「善終」

死亡也需要準備? 安寧理念強調「善終」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許多民眾對於安寧病房都有錯誤認知,認為那裡死氣沉沉、可怕、都是消極等待死亡的一群人。護理師戴筱翎在安寧病房服務4年多,她看過許多臨床上面對死亡的處理,認為安寧病房的服務理念「善終」,是最符合大自然定律的法則,在醫學上也較人性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療護科護理師戴筱翎表示,安寧病患分成知情(病情)與不知情兩種,就知情者來說又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者會珍惜有限的每一天開心過活,消極者則會呈現呆木、不與人交談、焦慮甚至失眠等狀況,當病患情緒不穩時,安寧團隊除了有醫護人員照護外,還配有社工、心理師、宗教師來一同輔導病患,照顧心理層面的問題。護理師及社工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和病患同樂。
戴筱翎回憶,「記得當時有一位80歲奶奶罹患乳癌,因為年紀大不做積極的治療,採用控制症狀的方式,前後進出5年多,已建立好的醫病關係,到後期病患很焦慮、恐懼、失眠,我們會陪她聊天,由於她兒子生性木訥,兩人有代溝,我們也會介入協調,最後病患走的安詳,兒子也沒有遺憾」。這是善終的基本案例,安寧醫護人員需受過專業訓練,秉持著四道人生的宗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以這些理念,協助病患得到善終。
戴筱翎進一步說明,安寧病房的病患,需被兩位以上專科醫師(一般都是主治醫師加上安寧科醫師)評估為不可逆的末期疾病才符合轉入資格,所謂末期定義不在於時日不多,而是病患的疾病無法做積極治療,亦或是年紀大不堪負荷副作用,所以選擇不做。依照個人病情發展不同,還是會幫病患做基本治療(如止痛、止喘等),讓疾病自然發展。安寧是讓病患回歸自然的生老病死常態,醫護人員能做的只是幫助病患減輕痛苦。戴筱翎也盼望外界能多了解安寧的理念,面對死亡是需要準備的,並感觸的說,記得愛要及時、活在當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八十五歲的陳姓患者最近半年來,右下肢感到非常的酸麻無力導致行動不便,由女兒陪同到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陳聖祺醫師門診就醫。安排進行神經學檢查發現,右下肢多重神經根分佈的位置出現麻痛及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掃瞄顯示,第二至第五腰椎有嚴重的脊椎神經管狹窄症及神經壓迫。傳統脊椎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提供外籍人士友善且便利的就醫環境,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為醫事人員辦理教育訓練,透過常用就醫英語會話之應用與練習,幫助醫事人員增強外語溝通能力,也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以視訊取代傳統教學 維持防疫安全距離礙於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能照護醫護人員健康與安全,南投醫院貼心將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期間,不只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勤務加重,醫療院所總務單位環保人員也是站在第一線,他們的辛苦也值得被肯定。台南市立醫院總務課郭輝泰組長,過完五月一日勞動節後即將卸下勞工身分,在南市醫工作近20年,直說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真的是空前,但希望可以「絕後」,日後不要再遇到如此嚴峻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指出,超過五成民眾在近一個月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38.3%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70.5%的民眾生活型態總是經常以「坐式」(如聊天、開車、看電視、閱讀、上網等)為主,且有45.7%民眾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量」與疫情前相較現在較少。葉雅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