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母女相約「無用化為有用」 盼一個器官重燃一個生命

母女相約「無用化為有用」 盼一個器官重燃一個生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我簽器官捐贈同意書超過十年了!」認同器官捐贈的理念,十年前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的陳小姐說,人生最後還能將無用化為有用,延續他人的生命,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這次更把握機會將器捐意願註記在健保IC卡上;現場還有一對母女檔將大愛化為行動一起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希望若是有那麼一天,能捐出身上還有用的器官,讓其他等待的病人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人死要留全屍? 器官捐贈拯救更多瀕死的生命

依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臺灣目前等待器官捐贈移植的人數超過一萬人,花蓮慈濟醫院與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舉辦「2019愛捨得請支持器官捐贈」宣導活動,邀請傳愛大使「小麥貝兒熊」、世界金牌小丑熊熊與民眾互動及拍照,並廣邀大眾一起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宣導器官捐贈新制 親人曾器捐可提前移植排序

曾獲得世界金牌小丑大獎的熊熊,靈活運用氣球帶來行動劇,演出原本眼角膜受損的病人,因為爺爺曾捐出器官,所以能優先獲得其他人的眼角膜捐贈而重見光明;活潑演出「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中,器官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等候器官移植時有優先權。

將無用化為有用 讓生命得以延續

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也分享親戚發生的器捐小故事,其舅舅、舅媽兩人都是慢性肝炎患者,但舅舅等不到器官移植就離開人世,舅媽則是幸運的等到肝臟移植,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

陳培榕表示,真的很感恩器捐者的大愛,讓很多像他舅媽一樣,因疾病正在等待器官的病人能接受器官移植,讓生命得以重生,他也鼓勵民眾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將大愛在他人的生命中延續。

【延伸閱讀】

青少年少喝含糖飲料 遠離三高、腎病危機

躁鬱症常發作會腦損傷 長效針劑穩定病況成關鍵

多模組止痛新趨勢 開啟無痛醫療新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位22歲的李小姐,兩邊卵巢均有巧克力囊腫,沾黏十分嚴重,因復發機率高,手術過後便服用口服避孕藥連續2年,利用抑制排卵的機制,讓卵巢好好休息,避免囊腫復發。口服避孕藥除了避孕之外,還能額外帶來許多好處,如調經、改善痛經等,根據研究顯示,還可降低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有位40歲的阿志(化名)自10年前罹患思覺失調症開始,每天都覺得有人要陷害自己,就連吃飯、喝水都得先確認「無毒」才敢食用,他的人生活得極度緊張又恐懼。收治該名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志誠表示,「阿志也希望病情能獲得改善,但發作時,連吃藥都擔心是毒藥」,後來他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在台灣,「猝睡症」近幾年來才被醫學界重視,且病人出現嗜睡症狀往往被人忽略、嘲笑,而延誤就醫。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監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表示,這些病人除併發代謝疾病外,甚至出現憂鬱症等情況,患者人生大受影響。罕病猝睡症 慢性腦部疾病根據台灣嗜睡症協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位居106年十大死因的第四名,顯示預防與治療腦血管的重要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任劉安正指出,包括腦梗塞、腦出血、 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都屬於腦血管疾病,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目前已能仰賴新的微創介入治療,有效提升療效。造成急性腦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