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吃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 營養師擬出建議攝取量

每天吃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 營養師擬出建議攝取量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膳食纖維好處多多,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含量最多嗎?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如以同樣重量作比較,黃仁黑豆、帶莢毛豆可說是膳食纖維之王,至於水果,則以芭樂、百香果含量最為豐富。


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大約為20至38g,但調查卻發現,國人攝取量嚴重不足,平均每天攝取13.5至18.8公克。


盧映竹說,膳食纖維大多來自於植物,泛指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lignin,形成細胞壁的重要物質),以及飲食中無法被小腸消化吸收的寡醣、人工合成的聚糊精(polydextrose)和抗性澱粉。


膳食纖維屬於腸道酵素無法消化的纖維質,在大腸中經由細菌繼續分解發酵、產生腸細胞的養份「短鏈脂肪酸」,進而維護腸道健康,加強免疫系統。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及降低碳水化合物及油脂等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增加糞便含水量,進而減少熱量的攝取、延緩血糖上升,有助控制血糖、血脂及減重。


盧映竹指出,想控制體重的人可以多攝取蔬果中的果膠、燕麥麩中的半纖維素、豆類、海藻、洋車前草中的樹膠及黏膠質。至於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較不易被腸道細菌分解,且不溶於水,可增加糞便體積、刺激大腸蠕動排便、減少致癌物質接觸腸道的時間,有助預防大腸癌、憩室炎的發生。


許多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事實上,未精製(未除去外層)的全穀類及部份豆類也是纖維質的食物來源,但因口感較差,質地較硬,影響食用意願。而比較同單位重量,黃仁黑豆與帶莢毛豆所含的膳食纖維最多,其次為芭樂、石榴、百香果、白油桃等水果。至於蔬菜則以銀耳、木耳、花菇等含量最為豐富。


盧映竹擬出1份每日總纖維質攝取達20g以上參考攝取量,主食為全穀雜糧類或即食燕麥片(約4分之3碗),搭配冷凍玉米粒(4分之1碗)、南瓜、各式蔬菜(2碗)、毛豆仁(4分之1碗)等,搭配芭樂1份,無糖豆漿(190c.c.),再補充6顆杏仁。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疑似本土病例頻傳? 指揮中心: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
▸全台高溫炎熱當身體有這些症狀 恐急性心肌梗塞警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東一名81歲的婦人,上月初有接種流感疫苗,但11月1日出現流感症狀,住院治療3天內病逝;另一名57歲嘉義男子,患有癌症病史,在月初出現呼吸困難症狀,但拖了5天才就醫,住院時已併發肺炎、心律不整,經搶救無效隔日死亡。 上周新增30例流感重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乳癌,是女性最大的恐懼,如果又確診為預後較差的高惡性乳癌,可能更令患者緊張。47歲何小姐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化療後一年復發,轉移至胰臟、肺臟,胸部嚴重積水,容易疲倦,走路就喘,險些失去求生意志,但如果再接受同樣化療,效果有限,恐將在短時間內再度復發。因此在醫師評估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人體的肌肉生長,跟蛋白質有很大的關係!每天所攝取的營養中,必定不可以缺少蛋白質,蛋白質能幫助長肌肉,可說是身體的建築師,而且蛋白質是所有營養素中,最能維持飽足感的成分,因此對於控制體重、塑身也很有幫助。尤其是乳清蛋白,不只能幫助長肌肉、增加飽足感、控制體重,還有助穩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57歲陳先生不菸不酒,但平常工作忙碌,曾罹患十二指腸潰瘍,2014年8月,開始感覺腹部悶痛,接受許多檢查,還是找不到病因,拖了半年,轉往大醫院做電腦斷層、抽血檢查,才發現罹患第二期胰臟癌,所幸經過治療後,情況已大幅穩定。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胰臟癌難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