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年新診斷1萬名以上! 乳癌及早治療存活率高

每年新診斷1萬名以上! 乳癌及早治療存活率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乳癌為我國女性癌症好發第一名,每年約1萬多名新診斷乳癌患者,近年來國內女性乳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由於乳癌篩檢的普及以及藥物治療的進步,使得早期乳癌且積極接受治療者,存活率相較於其他癌症高,因此,正視乳癌、早期治療才是有效對抗癌症的方法之一。

乳癌治療多元 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式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卓世川表示,隨著醫療持續發展,乳癌的治療也更加多元,像是化、放療、抗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以及乳房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等。目前在治療上講求個人化的治療,依照患者的病理期數、分子亞型、原發腫瘤的部位以及組織型態、病患年紀及身體與經濟狀況考量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不可少 熱傷害破壞乳房組織不易復原

但手術仍是乳癌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由於乳房是女性的性徵之一,因此大多患者在治療前會考量術後的美觀性與重建,或是復原狀況來選擇治療方式。卓世川主任指出,過往在乳房手術會以電燒刀切除癌腫瘤,將近200度至300度的高溫對於乳房的熱傷害大,也會使留下的組織受到破壞,術後復原與重建較為不易,且若因組織滲液過量無法短期拔除引流管,恐增感染風險或影響後續輔助化療的療程。

她術後復原只花半天? 低溫電漿刀助降低熱傷害與疼痛感

所幸,乳房手術有了新選擇,「低溫電漿刀」透過電漿震盪原理解離組織,以低溫(80度左右)震盪精準切割癌腫瘤、避免留下組織的熱傷害,因減少正常黏膜與組織的傷害,術後疼痛感會較低且復原較佳,也可以較快進入後續的輔助治療療程,因此適合怕痛的患者、年紀大者、或是手術前有做過化療、電療、組織再生力較差的患者,不過也提醒,低溫電漿刀僅適用於皮瓣脂肪等軟組織切割,不應使用在小的肢體或身體部位,如割包皮。此產品需經由醫生評估建議使用。

卓世川主任分享一名臨床上確診乳癌三期的女護理師,她在手術前先以化療縮小腫瘤,因為怕痛且擔心組織癒合力差,在醫師建議下選擇低溫電漿刀進行手術,術後半天內即可自理生活,完全不像剛手術完的病人,令她又驚又喜。

定期乳房檢查 及早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卓世川主任呼籲,面對乳癌不要害怕,目前國內乳癌治療有很大的進步,可以幫助患者提升存活率。門診中有許多摸到硬塊才來就診的病人,大多已非早期乳癌。最重要的是要多留意自身乳房的健康,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盡早發現早期乳癌,早期治療都可以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台灣癌症基金會響應國際抗癌聯盟「I Am… And I Will…」(我承諾…我願意…)主題,呼籲全眾「一起來防癌!」。癌症自1982年開始,即高居國人死因之首,令人聞癌色變。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香腸、臘肉、火鍋料等,這些都是年夜飯裡常見的菜餚,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許嘉芸提醒,環境中致癌物質無所不在,許多加工食品含有「亞硝酸鹽」,吃下肚後,恐形成致癌物「亞硝胺」,提醒民眾力行「防癌新生活」,多吃新鮮蔬果,遠罹癌症威脅。 所謂「防癌新生活」就是養成「蔬果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再增1例本土個案確診,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第924例個案是第839例(女友護理師)、第870例(第839例奶奶)同住接觸者,曾經採檢陰性,隔離期滿確診;另一方面,部立桃園事件員工與匡列接觸者,採檢都已超過半數,預計年後逐漸恢復運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名本土新冠個案外,同時也增加3名境外移入感染者,分別是第921例至第923例,分別自荷蘭、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入境,第921例與第923例曾進入台灣社區。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921例是荷蘭籍60多歲男性,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