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台灣癌症基金會響應國際抗癌聯盟「I Am… And I Will…」(我承諾…我願意…)主題,呼籲全眾「一起來防癌!」。癌症自1982年開始,即高居國人死因之首,令人聞癌色變。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較上一年度快轉11秒,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而今年國際抗癌聯盟特別整理一系列癌症癥兆及症狀之簡易圖,幫助民眾瞭解身體的癌症警訊。

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世界癌症日適逢即將過年,希望所有民眾在新春之始,能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並力行「全民練5功‧防癌就輕鬆」,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迎接嶄新的2021年。

肺癌為全球癌症頭號殺手 也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提醒,其中肺癌更應該要特別小心,在全球跟台灣都是癌症的頭號殺手;在發生人數上,肺癌更是台灣持續成長的癌症。

在台灣,癌症死因排名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肺癌連續十年高居癌症死因之首位,每年近1萬人死於肺癌,超過1萬5千人被診斷為肺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的38.8,人數緊追大腸癌,排居第二。因為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超過6成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屬十大癌症中晚期發現比例最高,治療上相對困難,也導致五年相對存活率僅32%,也在十大癌症中敬陪末座。

賴教授說,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就要做到全民練5功,尤其是透過篩檢找到早期病灶,非常重要。而國人因為政府推動四癌篩檢公共政策的關係,對於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篩檢有較高的警覺,對於肺癌早期篩檢的認知則普遍缺乏,因此若要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建議加強高風險族群應自主提早篩檢,而現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則是目前肺癌篩檢最好的工具,若是一公分以下的早期肺癌能及早偵測和治療,95%到97%的病患可以治癒,同時也可以增加肺癌存活率並有效降低死亡率。

賴教授說,造成肺癌原因有很多種,基因、個人病史、家族史、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在環境因子,包括空汙、二手菸、特殊職場的汙染等等,都是影響肺部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台灣癌症基金會近期成立「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呼籲透過「遠離菸害及加強生活/飲食預防」、「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診治」、「精準有效治療,及避免再發」,全面強化此三階段的預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提升患者存活率。

UICC發佈身體癌症警訊圖 提醒不要忽略身體的癌症警訊

國際抗癌聯盟(UICC)首度推出身體癌症警訊圖,希望透過早期癥兆及症狀的出現幫自己健康把關,例如身體有異常腫塊、排便習慣改變、疲憊或食慾不振等等,這些警訊可能是癌症相關反應,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也提醒民眾,警訊是讓大家保持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如持續有類似症狀並加重,一定要諮詢專業醫師,才能排除是否為癌症的症狀。然而最重要仍是要做到「定期篩檢」,才能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提升治癒的機會。

防疫在家過好年 癌症惡魔就藏在細節中

下週就是農曆春節了,今年因為疫情,很多民眾選擇在家過年,而在家過年免不了吃吃喝喝、追劇、久坐不動等等,因此呼籲民眾,除了時時刻刻要記得防疫外,防癌新生活也不可少,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許嘉芸營養師特別提醒,要注意飲食和環境中的致癌物,例如亞硝胺、黃麴毒素、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以及室內外的空污…等。

飲食篇

許營養師提出年節飲食陷阱,提醒國人要健康吃過好年的撇步。

加工食品:過年少不了加工肉品,不論是香腸、臘肉到火鍋料等等,為了讓食品顏色鮮豔及保存效期,製作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作為保色、保存及抑制細菌之用,而亞硝酸鹽在酸性環境下(如胃酸)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因此建議民眾多吃天然食物(如蔬菜水果)取代加工食品,降低接觸致癌物的機會。

堅果乾貨:過年免不了吃花生堅果類零嘴,但吃之前要注意保存期限及是否發黴變質,因為當黴菌滋生,易產生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會增加罹癌風險,因此建議一旦發現發霉、過期、變質都要丟棄。購買此類食物必須包裝完整且以小包裝為主,開封後盡早食用完畢,同時密封保存及保持乾燥。

油炸燒烤:年菜烹飪上,美味多伴著油炸燒烤,通常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經高溫油炸燒烤,容易產生丙烯醯胺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因此提醒民眾,烹飪上注意三少二多的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多蔬果」,也要避免過度烹調,盡量以是燙、蒸、煮或涼拌簡單的烹調方式取代,以免吃下致癌物質影響健康。

環境篇

另外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也提醒,年節期間,家家必備大掃除、吃團圓飯,但市售清潔劑多含高濃度甲醛,大火快炒、高溫油炸或室內燒香等都會產生大量PM2.5,這些室內空汙都是健康的隱形殺手。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根據WHO數據,每年約有380萬人死於室內空汙。蔡麗娟副執行長提醒,居家打掃、烹飪時也應配戴口罩,阻絕第一時間接觸,此外,冬天民眾習慣將門窗緊閉,應適時打開門窗,加速汙染物的消散、揮發,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更新。若可搭配空氣清淨機使用,效果會更好,記得選擇標示可濾除甲醛、PM2.5功能。同時也要特別留意過年團聚場合,應避免在密閉空間燃燒線香、吸菸,遠離煙塵等罹癌因子,是保護自己及家人的不二法門。

過年期間除了年菜、零嘴這類高熱量食物下肚後,常常讓人不知不覺胖一圈,建議大家還是要維持運動習慣,不要只坐著追劇、久坐不動,記得一定要起身動一動,才能遠離疾病與癌症。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人家是喝冰水牙齒酸,我怎麼喝熱湯也酸呢?其實,牙齒敏感不分冷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主任李雅玲表示,牙齒敏感有兩種原因,可能是琺瑯質受損,或是牙周病,建議民眾先到牙科檢查敏感原因,以免拖到嚴重到要抽神經。曾有一位男性病患,喝冰水、熱水都會不舒服,但一直沒到牙科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安南醫院從102年2月開幕以來,持續推動無菸政策,打造出「無菸心環境」,不僅開辦戒菸門診,今年也正式加入「無菸醫院」行列,並於2014國際菸害研討會上,榮獲「無菸醫院認證金獎」殊榮。該院並特別於日前舉辦「戒菸不難,無菸安南」健康檢查過五關摸彩暨免費癌症篩檢活動,邀請5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手機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3C產品,每個人都喜歡為自己的手機打扮,而市面上販售的手機殼琳琅滿目。最近網路上流傳手機殼也會致癌,到底使用手機殼的安全性為何?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王德皓表示,手機使用過久會使手機溫度過高,此時,手機殼會釋放有毒物質,長期吸入恐將導致神...

閱讀詳情 »

夏天快到了,家裡的蟑螂越來越多了,悶熱的季節就是這些熱帶蟲蟲最熱愛的季節。六月是美國國定殺蟑螂月 "NATIONAL PEST CONTROL MONTH"但是PETA善待動物組織發現越來越多人不選擇用毒藥殺蟑螂,用人性的方式處理家裡的蟑螂危機。我們來看看如何把寶特瓶變身成超級無敵環保加人性的補蟑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