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癌症時鐘快轉,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84人,較2016年增加852人,雙雙創下紀錄。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實施健康用餐10守則,就能遠離癌症威脅。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想要預防癌症或是接受治療的癌友,都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提高纖維量,少吃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以及蛋糕等精緻糖食物。


醫學研究證實,每天攝取的飲食種類與腫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性,預防癌症的第一步為均衡及適量的飲食,持續運動,保持熱量攝取的平衡,維持適當體重。


在飲食方面,應該多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補充豐富的膳食纖維,研究發現,纖維能減少腸癌,除了減少腸內致癌因子,並改變腸中的細菌種類,減低腸中酸性,提供短鍵脂肪酸,維持腸內膜的正常分化,避免癌細胞的形成。


另有研究發現,攝取豐富的纖維,可以阻止肝內臟循環中的動情激素(estrogen)減低,進而防止乳癌的發生。美國防癌學會曾公布食物攝取指南4大原則:


1.盡量攝取來自植物的食物,每天至少食用5份新鮮水果及蔬菜,每天多食用麵包、穀類、穀物產品、米、麵或豆類等食物。


2.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特別是來自動物脂肪。


3.適當運動、維持體重。每天至少有中度以上的運動達30分鐘保持適當體重。


4.限制酒精類飲料的攝取。


如何降低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則整理「健康用餐10守則」,依序為:(1)先吃蔬菜再吃肉、(2)肉類蛋白豆類有、(3)蔬菜雜糧纖維多、(4)菇類蔥蒜樣樣優、(5)可見脂肪要Say No、(6)外皮肥肉要挑走、(7)少吃煙燻和燒烤、(8)蒸煮清燉最爽口、(9)少碰甜點不會錯、(10)天天蔬果健康多。


更多NOW健康報導
▸拉皮療程怕會燙傷? 慎選原廠儀器與專業醫師缺一不可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孩子講不聽,只好用打的」、「希望老師同學能包容他」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家長常有的想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將診間家長常見的作法分為四大類型加以分析,並提醒家長們,雖然都是以愛孩子為出發點,但若拖延不就醫,卻有可能導致ADHD症狀複雜化,讓孩子錯失發揮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發性硬化症必須積極治療,否則將面臨殘疾。國內一項調查則發現,3成患者懼怕打針而未規律治療。醫師指出,若一線針劑治療成效不佳,目前也有二線口服藥物可以接棒,呼籲患者積極治療,遇到疾病控制不佳,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自行停藥恐增加復發風險,甚至惡化造成殘疾。國內一份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誰說粽子只能三角形?內湖國泰診所將傳統的粽子大改造,利用黃澄澄的南瓜泥,加入起司、小方豆干、杏鮑菇等高鈣、高纖食材,製成「黃色小鴨健康粽」。並於端午佳節前,邀請紫雲社區發展協會的媽媽們至內湖思恩堂,教導孩子、老人一起製作,場面溫馨感人。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黃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藥署公告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抽驗結果,4月與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共同合作,總計共抽驗食品7類56件,結果有2件不符規定,分別是1件紅麴米和1件花生糖,不合格原因則是「橘黴素」及總「黃麴毒素」含量超標。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馮潤蘭主任表示,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