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6位新癌友就有一人正值育齡 療前醫病三主動助好孕

每6位新癌友就有一人正值育齡 療前醫病三主動助好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每6個癌症新病人就有一位正值生育年齡。新婚的傳勇展開兩人幸福世界沒多久,隨即發現罹患白血病,倉皇中做了化學治療和血液及骨髓移植,還好順利保住性命。雖然白血病治療對傳勇的生育能力產生永久傷害,但時隔八年,他有幸喜獲麟兒。傳勇說:「幸好當初有醫師、護理師的提醒,在治療前進行生育保存,才有機會當爸爸!」
保障癌友生育權 醫界推醫病共享決策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過去癌症病人的醫療較專注在治療疾病,可能忽略關注生育的議題,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台灣近6成癌症病人可存活超過5年,生育權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部分癌症治療像手術、藥物及放射線等治療可能會影響到生育能力,有些癌友並不知道有這些風險。
王英偉期望,透過各相關專業學會及醫院共同制定相關指引與決策輔助工具,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提供癌友是否生育保存及選擇生育保存方式的醫病共享決策,共同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療前醫病三主動 七大學會共同把關生育自主

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成功後,有機會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但在面對癌症衝擊時,癌友往往集中注意治療,難以事先想到生育議題,因而錯失決策良機,在康復後留下遺憾。

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董事長提出「療前三主動醫病雙把關孕不孕由你」的主張,呼籲癌症病友「主動查詢」、癌症醫師「主動告知」、生殖醫師「主動說明」,並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七大相關醫學會,包括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唐季祿、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富仁、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前來為癌友生育健康超前佈署,期盼透過醫病共同把關,落實自主生育決策,既搶救癌友生命,也保留未來「生」機。
台灣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 三大功能輔助生育決策

「我的癌症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嗎?」、「我未來想生育,該採取什麼保護方法?」、「其他人的經驗如何?」、「我該如何與醫師討論?」癌友面對生育議題常有許多疑問。
事實上,不同年齡、癌別和治療方式對生育的影響各不相同,相關資訊既複雜又零散,為協助癌友面對生育議題,癌症希望基金會在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邱秀渝副教授指導下,首創「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以三大功能協助癌友及家屬完整了解癌症與生育:
1.衛教資訊:治療對生育影響、生育保存方式等
2.癌友經驗:透過他人的經驗給癌友支持力量
3.決策輔助:評估治療後不孕風險並探索自身對生育想法,最後提供決策建議。「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能促進與醫療團隊及伴侶家人更有效的溝通,做出最適合的決定,減低人生後悔及遺憾。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求職季到來 打造人見人愛好外型

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深耕彰化,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 10年用「心管」好您的健康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近五年的小一生近視比率約22%,到了小六生竟已高達66%,罹患近視的年齡愈小,度數加深愈快,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導致失明,不得不慎,偏偏台灣的孩童近視越來越嚴重。擺脫小小孩的「沉重」視力不少國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飄出的狐臭味也越來越濃厚。狐臭雖不是一種疾病,卻會在病人心理造成無形壓力,進而形成社交上障礙。大多數人都是藉由網路搜尋治療方法,而這些資訊當中也充斥許多謠言偏方,但這些偏方真的有用嗎?「狐臭」大多來自遺傳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賴豐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根據統計,民眾每年丟棄藥量達136噸,堆疊起來的高度相當於5棟台北101大樓,但您是否知道該如何處理「藥水怎麼有異常沉澱」、「使用藥品後出現嚴重皮膚過敏反應」、「換不同廠牌藥品比較沒效果」等用藥問題?小心問題藥品 通報作業不可少食藥署提醒,若使用藥品後出現不良反應、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面對自殺遺族,是應該關懷,或是不該再提及?親友因非自然因素死亡的 自殺遺族,很多人會有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反應,也許感覺到左右為難,或許感到些許沈重,內心似乎有黑色漩渦,要將之席捲而下,因此感到害怕與不安。其實,自殺遺族極易出現罪惡感,而且會承受極大壓力,不是不說不提就沒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