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喘依賴緩解型吸入劑增急診、死亡風險!醫:吸入性類固醇才能固本

潮健康/郭家和

 

氣喘依賴緩解型吸入劑增急診 死亡風險!醫:吸入性類固醇才能固本

 

氣喘發作如「地震」  依賴緩解型藥物死亡率達9成

「氣喘一發作時就像地震,平常如果只用『緩解用吸入劑』,氣道就像茅草屋一樣容易被震垮,在根本上沒有抗發炎的作用,氣喘控制會愈來愈差!」

 

在台灣,氣喘病人過度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情況並不罕見,氣喘患者的用藥習慣不良,多是錯誤觀念所致。當氣喘發作時更傾向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減緩不適,忽略應遵照醫師開立的「吸入型類固醇」控制病情。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氣喘患者如果一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已屬於過度依賴,急症住院風險將增加72%,死亡風險更高達90%。

 

王鶴健教授提醒,氣喘發作類似「地震」,氣道就有如房屋結構。吸入型類固醇如「磚房」可從根本抗發炎,控制氣管炎症問題,達到保養目的,幫助呼吸道穩固而減少急診、死亡風險。提醒氣喘患者應正確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緩解用吸入劑應在有症狀時稍微使用,過度依賴將使氣喘控制不佳。

 

吸入型類固醇是氣管保養根本 警示系統助改善用藥行為

「部份氣喘病人會到各科看診開處方,取得緩解用的吸入急救藥物,一旦出現症狀、自覺很喘時就噴一下,覺得用藥後很快緩解不再喘,導致愈來愈依賴緩解型藥物,症狀也愈來愈頻繁!」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指出,治療氣喘很重要的原則是減少不穩定,氣喘患者應避免過度使用緩解型吸入劑。平時依照醫囑,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才是氣管保養根本。

 

鄭世隆教授說明,為幫助把關氣喘患者的用藥行為,亞東醫院已推動「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警示系統」上線,只要發現一年處方3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的患者,系統就會跳出警示訊息,協助醫師即時評估處方。

 

鄭世隆教授表示,過度使用緩解型藥物,會使氣喘急性惡化與發作頻率愈發頻繁。警示系統能即時發現用藥行為,有助早期發現氣喘患者不正確的用藥模式,並衛教患者「吸入型類固醇」的重要性,瞭解正越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才能如同建造磚房,讓氣喘控制更穩定,幫助患者改變用藥行為。

 

氣喘依賴緩解型吸入劑增急診 死亡風險!醫:吸入性類固醇才能固本

 

台灣氣喘患者逾200萬人 醫藥官攜手宣導正確觀念

台灣有超過200萬名氣喘患者,錯誤用藥習慣將使急診、住院風險上升。基層診所的氣喘照護更顯重要。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醫師表示,基層診所的任務是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在地接受全能照護。因此,診所必須具備同時處理氣喘、糖尿病、高血壓的能力,並遵詢治療指引、提供個案管理。

 

陳宏麟理事長表示,診所是社區健康的守門人,而「氣喘點燈計畫」推動至今年,加入診所已從1636家增加為1864家,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基層醫護共同加入,配合分級醫療概念,提升氣喘在地照護能量。

 

每年5月3日為世界氣喘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2021年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及健保署共同開始推動「棄喘不氣喘」衛教活動,計有236間醫院、849間診所上千家醫療院所響應參與,將持續推廣正確用藥觀念,減少反覆氣喘急診住院所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把關民眾用藥安全。

 

王鶴健教授再次提醒,氣喘發作時只以「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緩解症狀,猶如易塌的草屋,並無長期保護效果,頻繁使用更易造成氣喘反覆發作。建議遵從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抗發炎,才能如磚房般安全穩固,鞏固氣喘治療,維持日常保養,真正達到氣喘控制。

 


延伸閱讀:

感冒後連咳數周不癒 有可能是「氣喘」發作! 4症狀當心氣管求救

運動能改善氣喘與肺功能,為什麼病人不想運動? 恐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相關推薦

心肌梗塞是大家都很害怕的疾病,到底心肌梗塞有哪些危險因子呢?  年齡:40歲以上因冠狀動脈逐漸硬化,患病率會增加。 性別:男生發生率略高,但女性停經後,患病率會提高。 家族遺傳。 抽菸:尼古丁會傷害動脈內膜,並加速冠狀動脈的粥狀硬化。 肥胖:心臟負荷較重,並會加速動脈硬化。 相關疾病:高膽固醇、糖尿...

閱讀詳情 »

糖尿病兒童,甜點、零食通通不能碰?台灣女孩菲菲,在5歲那年突然間變得虛弱、疲勞、尿量增加且經常極度口渴,就醫後經抽血檢查,血糖值竟高達6、700,診斷結果是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兒童型糖尿病」。台灣約有9,000名孩童患有該疾病,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大部分的家屬都會慌了手腳,誤以為小孩...

閱讀詳情 »

你是隱性飢餓族群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根據台灣近期「飲食認知/行為調查」資料發現,台灣成年人有高達99%,每週攝取的食物類別與份數,未達到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將成為隱性飢餓的高危險族群。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

閱讀詳情 »

為響應每年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台灣衛生福利部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攜手合作,舉辦口腔保健 宣導活動,一同替兒童口腔健康把關,號召全台灣1500家牙醫院所,於104年3月30日起至4月6日止,凡12歲以下兒童憑健保卡就診免掛號費。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台灣12歲兒童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